2000年4月7日 星期五

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意外——我讀《意外的春天》 (The Sweet Hereafter)

《意外的春天》封面

關於讀小說這件事情,這其實是個有相當風險的冒險事業。你一定讀過那種讓你覺得「了錢」事小,「奇檬子」不爽事大的爛小說,但是你要相信,這些都還不是讀到爛小說最大的危害。讀爛小說最大的危害,是你有可能被裡頭描述的假人性給騙了,以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運作的,然後不知不覺地變笨。寫得愈是煽情唯美的爛小說,愈有機會散佈這種讓人變笨的病毒。

當你感覺到變笨的危險時,來一本 Russell Banks 的小說解解毒,應該是個很穩當的選擇。比方說這本《意外的春天》就是,雖然它的中文譯名(應該是從電影版來的)本身就有點不知所云。事實上,這故事乍看之下似乎也是這樣,你得要給它一點時間,花一點功夫,費一點腦筋,才能慢慢挖掘出埋藏在美加邊境林地雪景之下,那些幽暗微明的深刻人性。這不是那種你能夠在搖搖晃晃的公車或電車上,一目十行的言情小說。

文火慢燉的人性燜鍋

這個小鎮校車翻覆,孩子們死傷慘重的故事,採用的體裁也很特別:由四個角色的第一人稱,接力敘述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與餘波蕩漾。作者要藉此表現的,並非一個事件各自表述的「羅生門」概念,而是透過不同人物的敘述與自我剖析,讓讀者一點一滴地了解到,他們會這樣想、這樣說、這樣做,都是其來有自的。故事大體上還是單線順敘,少數時空交疊的橋段則讓我們有個絕佳的機會,觀摩作者是怎麼揣摩每個角色對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感受,然後如何細膩地讓他們的敘述彼此補充,讓事件跟角色的色彩都更加豐富。

但是這些優質的特色,在小說的開頭並不容易看出來。作者花了三十多頁的篇幅,透過個性溫和、行事謹慎、喜愛小孩的中年阿姨司機 Dolores Driscoll ,為這個美加邊境的小鎮定調。她一站一站把孩子接上車,順道將小鎮居民的輪廓帶出來,然後作者把這一車性格各異的小孩淹到湖裡,這是為了什麼?也許他們並不像平常電視上的災難新聞那樣,只是幾個畫面跟數據,但是要讀者就這樣為他們感到難過,似乎有點緣木求魚。

不過只要你熬過了開場狀似流水帳的鋪陳,從第二章開始,這個故事就展現出它的力量。你會逐漸發現這個彷彿獨立於世的邊境小鎮,其實是整個美國社會的迷你寫照,看似平和寧靜的鄉村風情,底下埋藏的是各種傷痛、遺憾、不甘、憤怒、與怨恨。表面上作者在談在地英雄 Billy Ansel 的越戰創傷,在描述紐約大律師 Mitchell Stephens 的離心家庭,在揭露豆蔻年華的校花少女 Nichole Burnell 跟她父親的不倫陰影,還有吸毒跟貧富差距等等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在後現代年代導致美國社會疏離碎裂的諸多現象,具體而微地潛伏在這個人跡罕至的鄉下小鎮,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一股腦地全部翻攪了出來。

針針見血

但是能看見 Russell Banks 真正功力的地方,卻不是在於他把美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大鍋炒,而是他精準地掌握到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人性如何被扭曲變形。讀者透過作者的筆,陪著 Billy Ansel 進行完整的自我剖析,明瞭到這個受人景仰的在地楷模,是怎麼樣放棄搶救自己的人生,再也無力去愛別人;聆聽 Mitchell Stephens 的內心獨白,發現他在面對同樣無奈的人生難題時,是怎麼選擇用憤怒跟戰鬥來定義自己,即使他很明白這樣做根本無濟於事,精於算計的律師本色也不過是故做強悍的包裝;還有終其一生大概都必須在輪椅上度過的 Nichole Burnell ,她那簡單的少女心思是如何看待複雜的成人世界,以及巨變降臨在她身上之後,心境上無法言喻卻又理所當然的轉變。甚至連忠厚樸實的 Dolores Driscoll ,都免不了有她內心深處,諱莫如深的陰霾,而在故事的最後,以一種你很容易就會覺得莫名其妙的方式表露出來。這些人物都有他們表面上能夠很輕易貼上標籤的屬性,但是作者卻用非常令人信服的筆觸告訴你,人類的情感其實複雜得要命。

《意外的春天》的故事結局,看起來似乎很悲觀。沒有事過境遷,也沒有船過水無痕,薄弱的包容與原諒,在撲天蓋地的沈鬱宿命氛圍中,幾乎是完全沒有存在感的。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於人性,那些不必然扭曲或惡劣,但是確實相當荒謬而脆弱的人性。但是倘若你能夠參透這些人性,也許你就有機會超脫它們的束縛。這本小說並不打算讓讀者舒服,但它或許能夠幫助你省思你的人生,而且不需要一個意外來迫使你面對。

(最後修訂日期: 2010.06.2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