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3日 星期五

偷襲兩次還有剩——電影《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珍珠港》劇照

讓我們開門見山,直接破題吧:所有你聽說關於《琵爾哈柏》,噢不是,《珍珠港》這部斥資一億四千萬美金,好萊塢史上最高規格製作大爽片的壞消息,幾乎都是真的。它有讓人睏頓欲眠的愛情公式,包裝笨拙的大美國主義,煽情得讓人得糖尿病的角色刻畫,讓人意淫困難勃起不能的俊美主演,以及網路上有人相當有心整理出來的 28 個穿幫鏡頭。我想只要你 pH 值夠低,要找出 28 個角度來剖析這部電影的爛,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

為了湊一下篇幅,我們稍微具體一點來評論關於《哈利波特》⋯⋯我是說《珍珠港》的各種失敗之處。它想用美國近代史上的國恥日,複製《鐵達尼號》 (Titanic) 的「災難史詩愛情片」架構,但是你不知何故對他們誰要配誰這事一點也不關心,所以漫天蔽日的日軍轟炸機,似乎完全沒有見證他們愛情的效果。它聲稱這不是一部盲目愛國的教條片,因此給日本人編派了一個與史實不符,情非得以的開戰理由,不過觀眾看到日軍飛行員寫信回家,帶著全家福照片上戰場的些微同理心,在後面幾十個「美國人好可憐」的挨打鏡頭疲勞轟炸之下,很快就被洗得一乾二淨。它有十分充裕的放映時間去刻畫平常只能匆匆帶過的角色,然而除了樣板再樣板的標準庫存男女主角以外,所有在他們身邊的人物都扁平得可怕,人人戰前醉生夢死夜夜笙歌,被狂炸一輪後個個熱血沸騰忠君愛國。它有三個一時之選,也算是有才的帥哥美女做主角,可他們非但激不出動人的火花,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都像是在演大銀幕肥皂劇,膩得你開始後悔剛才爆米花應該要買鹹的才對。如果這些還沒嚇到你,羅斯福總統從輪椅上站起來訓斥幕僚的矯情一幕,應該可以讓你看到下巴掉下來——除非你是會在競選造勢晚會上大喊「凍蒜」的那種人,那我想什麼樣的矯情都會讓你感動莫名。

即使你聽從率先買票進場的先烈們建議,把《基隆港》⋯⋯對不起,《珍珠港》掐頭去尾只看中間,那 40 分鐘用幾千萬美金砸出來的精美特效,也並非就完全沒有問題。劇組很費工夫地用現場佈景跟真的炸藥製作許多爆破特效,但那似乎並沒有讓戰爭場面的整體感覺變得比較真實。我說的不是地面爆破得太過整齊,空戰畫面像是模型貼圖電玩(有出這款遊戲的話我倒是想玩 :-p ),這種技術上不夠以假亂真的問題,而是這一整段戰爭畫面都有著一股不自然的「和諧感」:你看到一堆人被炸飛,但奇怪的是沒有任何血肉橫飛的肢體;負傷的人血都流得很乾淨整潔,有暈血症的人看這片會很訝異自己竟然忘了手腳發軟;女主角的護士朋友不幸身亡,但她的死狀有夠優雅美麗,你不禁要懷疑她是不是剛從《埃及艷后》 (Antony and Cleopatra) 的排練舞台上抬下來的。就連理應用「人間煉獄」來形容的軍醫院,在攝影師 John Schwartzman 唯美的柔焦處理下,你實在感受不到半點戰爭的慘狀,因為一切都美得如夢似幻。到底是因為 Michael Bay 不想讓觀眾把戰場的血肉糢糊看得太清楚,還是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拍 mv ?(他們還真的拍了一支 mv ,不過看樣子應該不會成為另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

所以我們到底有什麼理由要買票進場看《花蓮港》?想看偷襲珍珠港歷史還原的軍武迷,《虎!虎!虎!》 (Tora! Tora! Tora!) 依然是你最紮實的選擇;對於快節奏的大場面爆破爽片情有獨鍾的, Michael Bay 的舊作《絕地任務》 (The Rock) 是純粹許多卻又不失娛樂性的回鍋好菜;想要淒美悲壯愛情史詩的女性觀眾,再多搭一次《鐵達尼號》照樣哭得唏哩嘩啦。然而當我枯坐在電影院裡,聽著「我或許讀不懂飛行手冊,但我的經歷證明我是最好的飛行員」「如果我只能再活一晚,我希望跟妳一起度過」「沒有比志願青年的心更堅強的了」這些白爛、肥皂、矯情的台詞時,我在想的是:用深刻的角色、堅實的演技與難忘的場景,拍出烽火下的兒女情長與英雄氣短,有那麼困難嗎?答案是沒有,只是你得去半個世紀前去找片子,那部片子叫《亂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那麼,你還想看《蘇澳港》嗎?

(最後修訂日期: 2013.06.09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