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吾道一以貫之——我讀《神話的智慧》 (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

《神話的智慧》封面

我想認識 Joseph Campbell 跟他的神話學,所排出的書目中的最後一本(無三不成禮,凡事不過三嘛),是他在美國公共電視網製播的 13 集電視節目文字稿。電視節目有大量影像輔助說明,集結成冊的書本裡也有配有大量圖片,難得的圖文並茂。不過電視節目的文字稿用詞雖然平實,其實內容還頗硬調的,滿滿一堆比較文學的各種細節。我手上這本二手書是大學中文系學生的讀本,一想到要為了考試去背裡頭那些一二三四五,就忍不住要幫她頭痛起來。

這 13 集的節目次序大致上按照人類文明的演進流程安排,第一講先從整個人類的神話起源講起(主題是你我都已經很熟悉的:生命、死亡與再生),之後開始去探究各大文明的神話故事。 Campbell 應該沒有刻意要環遊世界,不過你會發現他幾乎是繞了世界上的主要文明一大圈,而所有這些因地而異的神話,怎麼轉都轉不出那個主題。通透了這個「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之後,你就可以聽懂別人說的那個表面上跟你南轅北轍的信仰故事,然後對他們說:「你們佛祖說的解脫,就是我們老子說的行易。」當然啦你要對一個基督徒說,耶穌說的懺悔就是孔子說的安仁,就比較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基督教的宗教觀跟儒釋道不是來自同一個信仰傳統,他們並不喜歡聽到耶和華除了他們以外,還會透過孔子來關照你。《神話的智慧》整本書在講的,基本上就是這麼一件事。

所以當我發現那個在自我成長課程中幾乎一定會出現,被激勵講師推崇不已的馬斯洛金字塔,哪裡是什麼二十世紀的心理學新創見,而是你可以從圖坦卡門的墓棺,以及印度教的「五鞘」哲學裡挖到的老東西時,我不禁要想:搞這麼多名堂出來是要幹嘛,考試拿一百分嗎?這就是神話以及所有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的共通問題:這些事情明明前人早就已經有答案了,但我們已經沒有聽懂他們在說什麼的能力了,所以只能舊酒裝新瓶,看看你喝不喝得下去;然而即使馬斯洛把這些老掉牙的東西用現代語言包裝一下,講得學員你感覺到人生從此撥雲見日,但你滿足的往往只是講師銀行帳戶的需求,它對你的人生依然沒有根本性的幫助。 Campbell 用一個很傳神的比喻來描述這個困境:這就像在看一幅畫,你不必做什麼,它直接就會與你對話;倘若你問畫家「這幅畫想要表達什麼?」而他想要侮辱你的話,他就會告訴你畫的意義。我們現在好像成天都處在這種逼著別人,不得不來侮辱我們的困境裡啊~~~(茶)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重拾那份不言可喻的本事呢? Campbell 沒有明說,不過不用他說我也知道他的答案是什麼:透過大量的閱讀。在這個智慧型手機把人都變成智障的時代,你應該已經發現了這是多麼絕望的一個答案;不過倘若你真的有心想要透過閱讀,跳脫這個智障輪迴的話,我可以多加一個建議: Campbell 不斷要我們在讀神話故事時,超脫字面上的象徵描述,讀取它們背後的訊息,所以你讀這本書也要發揮這個本事,把那些期末考會考的細節撇開,直接抓到故事的中心思想。而就連我這個建議,也不是什麼新東西,有位宅邊有五柳樹的先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說過了不是嘛:「好讀書,不求甚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