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3日 星期四

總算有人不信微軟教——我讀《蓋茲的野蠻兵團》 (Barbarians Led by Bill Gates)

《蓋茲的野蠻兵團》封面

Microsoft ,資本主義的最新圖騰,資訊時代雜誌的頭號寵兒。我曾經看過一張 Bill Gates 的螢幕桌布,他身穿印有B字樣的超人裝,站在美鈔堆起來的山頭上,左擁右抱各一個美女。美式漫畫的畫工展現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但是我想絕大多數的人並不太在意「氣粗」的那一塊。因此這位世界首富就被塑造成程式天才、企管鬼才,在年輕有為的形象底下,蘊含的是老謀深算的計量。

會寫點程式語言,懂得用 Linux 架個伺服器的大學資訊科系學生,只要對於銅臭還有點感冒的,幾乎都要討厭、鄙視或輕蔑微軟,就好似民初知識份子言必稱馬克思,文字工作者不知後殖民就落伍一樣。但他們也無法否認,微軟在撈錢的成就上無與倫比,而滿腦子工具理性的科技人,很難接受亂無章法,缺乏遠見的傢伙,所寫出來的一堆垃圾程式,竟然能夠成為宰制今日資訊社會的主流,並且還從裡頭賺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錢。

架構微軟神話

或許是出於奉承,也可能是要自欺欺人,微軟就在沒有充足資料與明確證據的情況下,被媒體認定其卓越的企業成就,是出於優秀的組織管理,以及精準的商業操作。自董事長 Bill Gates 以下,微軟的高階主管全都成為先知先覺的企管高手,一手打造出這個技術力分明不如同業,最後卻能橫掃業界的微軟帝國。我們在書店裡看到的那一堆對微軟歌功頌德的企管書籍,以及百倍於此的偶像崇拜雜誌專題,就是這樣子生出來的。而當我已經到了一看到以微軟做標題的新書就想走開的時候,「蓋茲的野蠻兵團」映入我的眼簾。聽起來好像蠻有趣的……隨手抓起來翻了幾頁之後,我二話不說,就拿去櫃檯結了帳。

《蓋茲的野蠻兵團》由為 Bill Gates 一手打造公關形象的 Pam Edstrom 的女兒 Jennifer Edstrom 執筆,以他對微軟資深工程師 Marlin Eller 的訪談內容為基底,描繪出微軟近二十年來的發展軌跡,以及公司內部的開發秘辛。身為早期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元老之一, Marlin Eller 不僅知道許多外界很難得悉的內部故事,他掌握箇中精髓的準確度,更不是任何外人所能企及的。本書的前三章都還不用讀完,你就知道微軟的媒體形象,跟真實情況簡直是天差地遠——他們從來就不是一家比較跟得上時代的 IBM ,大家心平氣和地討論事情,然後精準地執行英明的主管下達的指令; Bill Gates 抓著他的左右手,大呼小叫「這是什麼鬼主意?!」,然後抓起一片開會用的披薩,氣沖沖地走出會議室,才比較接近他們溝通的常態。

解構微軟神話

讓我們隨手抓幾個章節的標題來看看:

  • 魅力無窮麥金塔(蓋茲整個人都傻住了,眼鏡鏡片上則閃爍著鈔票飛舞的畫面)。
  • 都是為了 IBM (就算要犧牲 Windows ,微軟也會答應的)。
  • 無心插柳反成蔭(「要怎麼跟 IBM 交代?」「我怎麼知道?那是你的問題。」)
  • 你來我往較高下(我們不是要賣軟體,而是要防止別人賣軟體,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任務)。

你大概就能夠明白這本書(以及微軟這間公司)大概是什麼德性了。隨手翻開書中任何一頁,幾乎都是一則亂七八糟的笑話;要了解這些笑話需要一點基本的資訊知識,不過也不用太多,若是順著脈絡一路讀下來,即使是所謂的電腦白痴,也能大致猜到是怎麼一回事。拿書中一段令人絕倒的問答集為例:

「你們對新產品有無測試流程?」

測試流程?一九八O年代初期的微軟根本未制定正式的測試流程;任何一位工程師只要完成某個版本的編譯程式,產品即可上市。

微軟工程師向 IBM 解釋:「我們公司的政策很簡單,如果產品有問題,同時也有消費者反應,我們便會展開修改作業。」

IBM 主管聽了之後大為吃驚,要求找微軟的程式經理進一步詳談。

可是微軟沒有程式經理。

IBM 主管納悶不已——微軟竟然沒有程式經理!那他們的產品規格怎麼寫的?

答案是,微軟根本不寫產品規格。只要工程師覺得自己撰寫的程式沒有問題,便把它轉錄到磁片上,然後直接寄給 IBM 使用。

難道微軟不進行迴歸測試 (regression test) ,確保程式碼在遭到更改後不會影響其他軟體功能?

抱歉,沒有!

然後你就會恍然大悟:這就是為什麼你的電腦總是在裝了某個別人都跟你說很好用的軟體之後,就開始三不五時當機。

《蓋茲的野蠻兵團》既不逢迎拍馬,也不尖酸刻薄;真要找個敘述觀點的特質來形容的話,倒有點像是老戰友在抱怨跟虧人。 Jennifer Edstrom 的筆觸,多少有點在陰損蓋茲老大,而 Marlin Eller 縱然承認書中敘述的盡皆屬實,卻不太喜歡最後印刷成冊的成品,把他的前老闆講成一個德行不佳的幸運兒。不過儘管如此,較諸於市面上排山倒海,讚頌微軟帝國傳奇的文字,《蓋茲的野蠻兵團》恐怕還是比較接近寫實的,也讓我們讀者至少能夠比較沒有違和感地,對這段資訊時代的最大傳奇多一層認識。

(最後修訂日期: 2010.05.2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