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熱度過高的融冰魅力——我讀《北歐魅力 I.C.E. 》

《北歐魅力 I.C.E. 》封面

我不是因為這兩三年吹起的北歐風才會想看這本書,因為早在這之前我就已經喜歡北歐很久了,台灣現在只是在跟我的風而已。我也不是因為想當個 Bobo 族才來拜讀北歐櫥窗總經理的大作,因為我認為布爾喬亞跟波希米亞都是一種病,兩個湊起來並不見得能收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儘管如此我還是花了點小錢,把這本書請回家好好看上了一遍,因為我想看看黃世嘉除了賣些正常人聽到價格就嫌貴,但我覺得其實還好的東西以外,他對北歐有沒有什麼更深一層的見解。

答案是有,不過也就是一層而已。這本收錄專欄文章的文集裡,有很多對北歐人生活的「觀察」。台灣的父母恐怕很難理解,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小朋友在懸崖邊奔跑嬉鬧,還能夠神情自若地在遠處野餐聊天;台灣的情侶大概也很難想像,為什麼他們走在街上,男生要逛什麼店可以瞬間把女生丟著不管,過一會兒再約在一個別的地方碰頭。對於沒有在北歐待上一段時間過的讀者,《北歐魅力 I.C.E. 》可以讓你瞥見一個與台灣迥然不同,有些甚至可說是匪夷所思的生活態度;對於有些許北歐生活經驗的讀者,則可以不時在裡頭看到一些會心一笑的片段剪影。那些超出台灣人生活經驗甚多的現象,還蠻有參考價值的。

不過若要超越觀察的層面,進一步對這些現象進行解讀跟剖析,那就不是《北歐魅力 I.C.E. 》的力道可以通透的領域了。你會看到北歐哪些東西貴到靠北,哪些東西其實還算便宜,整體來說北歐人不見得比我們有錢,他們之所以日子能夠過得那麼好,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他們選擇把錢花在什麼東西上面,但作者並沒有告訴你為什麼他們可以我們就不行。你也會看到北歐女生過著令人艷羨,幾近平權的自主人生,但那似乎也不會改變你覺得不主動幫你拿重物的男生很差勁的印象。而書中更是有些事情,是你聽起來覺得頗美,但心裡知道決計沒辦法移植到台灣的,比方說整片採光的落地窗建築(家裡都給人看光光了,有夠危險的),官辦產業促銷活動(隔天就收到假裝民眾的競爭廠商檢舉官商勾結),以及一切自助儘可能不招呼你的服務業(這間服務實在系無夠好)。你當然可以把這些事情很方便地推給民族性,不過這對於你去瞭解台灣人為什麼總是熱情過剩、冷靜不足,為什麼澎湃就是美、簡約叫寒酸,為什麼只要不把自己的時間空間塞滿,就覺得這一生好像有什麼不足似的,並沒有什麼建設性的幫助。

撇開這個只敘其表,不述其裡的缺點,當成旅居北歐扎記來看,《北歐魅力 I.C.E. 》還算是輕鬆好讀,值回書價;不過書中三不五時就會跳出來,那個「北歐好棒噢你看他們這樣那樣真是太酷了台灣人要多學學」的態度,多多少少會讓人覺得有點惱人。而且看著作者言者諄諄,反覆讚頌北歐的「智慧」、「創意」跟「優雅」,我總覺得有種微妙的不協調感,後來才恍然大悟究竟是哪裡不對勁——熱度這麼高的讚賞,完全是正字標記的 Made in Taiwan 啊,真正的北歐人再怎麼欣賞你的生活方式,那畢竟是「別人家的生活」,那跟他們自個兒要怎麼過日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最後修訂日期: 2014.06.29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