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過《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 (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 How to Build Wealth, Ignore Wall Street, And Get On With Your Life) 之後,緊接著拜讀綠角先生的大作,我覺得他就是台灣版的咖啡館投資人,只是跟 Bill Schultheis 相較之下,少了些跟讀者拉近距離的冷笑話,多了些條理分明的陳述推論。當然啦,無論就思考模式還是行文風格來說,綠角跟同樣是醫師出身的 William J. Bernstein ,氣質是比較接近的;只不過這本倡導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的理財書籍,從編寫架構到對讀者可能產生的影響,比較像是咖啡館投資人的「財普」作品。這樣的理財書籍多幾本也好,總不能老是讓富爸爸那種濁流一直汙染大家的理財思維。
要把被濁流汙染已久的理財思維撥亂反正,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攤開本書的目錄頁,你會發現這八堂課的主題,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消毒」,其中最核心的觀念,就是人人都聽過,但很少有人真的把這件事想得很通透的,「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報酬應該要伴隨著相對應的風險,所有風險高過應得報酬的資產,就不值得去投資。作者用一張從 Vanguard 借來,標普 500 與前百大成分股的年化報酬率與標準差分布圖,很漂亮地說明了報酬與風險的關係:你若眼裡只有報酬,有將近一半的機率可以打敗大盤,但是把風險也納入考量之後,你打敗大盤的機率剩不到兩成,而這裡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注意是沒有任何一家,可以讓你用比標普 500 更低的風險,獲得更高的報酬。光是看完了這張圖,我就不知道散戶還有什麼理由不選擇指數化投資,堅持要在市場裡打撈那不到兩成的「好貨」。
但是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總是「有人」會用各種論調試圖說服你,「他們」就是有辦法打撈出那不到兩成的好貨。這本書一半以上的篇幅,是用在舉出各種歷史資料,來驗證所有你曾經聽說過的選股跟進出場策略,全都是都市傳說。聽信明牌的人固然可笑,看績效轉換標的也沒有高明到哪裡去,甚至像停損停利這種內建在許多券商系統裡的投資操作,都是不堪理性檢驗的「偽信仰」,因為就像作者在書中反覆提到的,這些看似有理的投資策略,都是建立在你事前知道市場走勢的基礎上,而如果你真的事前就知道市場走勢,你就根本不需要用到這些投資策略了。當你在書中第七次看到這樣的句型時,你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腦袋是什麼做的,為什麼以前會聽信那些不學無術的傢伙,胡謅什麼「投資紀律」。
所有以前你聽人家言之鑿鑿,穩賺不賠的投資操作,其實都只是在矇運氣;然而真正讓你「穩賠不賺」的基金內扣費用,他們卻從來不跟你說清楚講明白,因為那正是他們穩賺不賠的部分。這件事在《咖啡館投資人》(就是那本《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啦)說得已經很驚悚了,這本書則是補充了一些「在地觀點」,以台灣的基金資料佐證事情確實是如此,而且在引進台灣的境外基金,幾乎清一色都是有佣基金(就是買賣時要扣你一個%數的基金),裡頭還有不少是影子基金(就是人家美國人買比較便宜,卻弄一個比較貴的版本給你台灣人購買)的情況下,你的投資報酬只會更糟糕。
所以可憐兮兮的你該怎麼做?把手上的爛基金賣掉,錢拉到美國去買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確實做好分散資產,然後記得除了必要的再平衡調整以外,一定要擺著不動,就這麼簡單。作者在實際的資產配置建議上,有著同樣紮實的試算論述,並且緊緊扣著一開始就建立起來的中心論述:資產配置不是讓你押對寶發大財,而是要確保不管發生什麼事,長期下來都能得到一個還算不錯的結果,因為你一定要考量到跟報酬對應的風險。這些是真正有建設性的投資建議,可惜在這本書中佔的篇幅有點少,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只要你還留存著那些似是而非的投資操作病毒,即使只有一點點,都足以把整件事搞砸。消毒水的味道沒有好聞的,但你必須要忍受,不然就如同 Bill Schultheis 提到的十年錯誤一樣,我有一句更貼切的話,可以形容你的投資前景:「十年勿用,无攸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