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9日 星期三

活靈活現說歷史——我讀《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封面

提到歷史,很多學生的頭就開始痛,而已經不當學生的人,想起那些畢業那一天,馬上綁起來資源回收的歷史課本,久違的頭痛也跑回來讓你重溫當學生的甘苦。「汝陽王殺楚王,趙王殺汝陽王,齊王殺趙王……」這個鬼打牆的順序一旦沒搞對,一格填空題的兩分就飛了。你能不頭痛嗎?

這種歷史課本是扼殺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的元凶,因為它流水帳式的編排方式,只是把一堆百科全書的資料堆在一起,而學生卻得把這些沒有意義的人事時地物全部背下來,叫你填那一段,你就得填那一段。

歷史就是「他的故事」

但是考金庸就沒有這種困擾,考三國也不會有。蘇定方在貞觀年間,為唐朝打了多少決定性的勝仗,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漢朝末年一位司空帳下的校尉(這個校尉的名字叫典韋),死在一場沒有什麼意義的混戰之中,他的名字到今天卻還充斥在許多日本遊戲公司開發的遊戲中。為什麼待遇差別如此巨大?因為寫蘇定方的所有文獻,通通沒有趣味,沒人想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確實是一本剖析晚明社會政治結構,獨樹一格的精闢著作,但是大家所認識的萬曆皇帝,不是從金庸筆下的「斷頭皇帝朱翊鈞」開始的,又有多少呢?

那麼,我們若真的想對幾千年來的中國歷史有點了解,除了那些沒用的教科書以外,還有什麼選擇?還好,我們有柏楊。《中國人史綱》是他蹲窯子的時候寫出來的一本中國通史,將近一千頁的篇幅,從盤古開天寫到八國聯軍。內容不脫歷史課本的架構,著重於政治與軍事,不過在柏楊特有的諷刺筆觸下,這些本來很枯燥的故事,突然變得活靈活現。

沒錯,故事,這些發生過或可能發生過的「事實」,不再只是無趣的「事件」,而成為了有血有肉的「故事」。只是在柏楊的筆下,這些故事似乎染上了一層或濃或淡的荒唐色彩:東晉名將桓溫成了打贏烏龍勝仗的幸運兒,北宋名臣范仲淹則是一名宣傳一把罩的嘴砲專家。這跟我們在歷史課本上認識的他們大不相同,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人在歷史課本上,都太偉大、太高尚、太有道德,而讓人感覺難以親近。如果你不做考證,並不能確定《中國人史綱》對這些人物的解讀,有多少偏頗之處,但起碼你還看得下去。

便宜行事

《中國人史綱》除了內容一反平常歷史書的記載體寫法,採取說故事的敘事法以外,夠白話也是它易於閱讀的重要因素。把御史直接叫成監察委員雖然並不精確,但你馬上就知道御史這種官職,大概是在做些什麼事的,這對於並不想做學術研究,只想知道個蓋貌的讀者來說,是一種去除時代隔閡感的體貼。

至於書中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你若會懷疑其真實性,也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某些事情實在是匪夷所思到無以復加,尤其是魏晉南北朝那一段歲月裡的各種瘋狂與變態。你或許會懷疑這些事情是不是柏陽喝醉了自己編出來的,不過每當我稍微做點功課去查證,通常都會發現其來有自。在我們讀了夠多東西,讓我們有資格懷疑之前,還是先相信作者的誠實吧。

《中國人史綱》是一本大部頭,不過可以很愉快地一直讀下去,所以我推薦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人,都可以拿來看看,只是別把它當成嚴肅的學術著作便是,當作故事書倒很合適。然後在我們笑看這些事不關己的歷史故事時,對於那些情節相仿但是段數差得遠的當今版本,就能夠更加敏銳地覺察到他們的醜態,但同時又能以一種灑脫的心境對待。

(最後修訂日期: 2010.06.0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