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3日 星期一

文壇恩怨不敵女神魅力——電影《路易十四的情婦》 (Marquise) (1997)

《路易十四的情婦》劇照

每個國王都需要一個佞臣,每個作家都需要一個繆思,而每一部法國電影似乎都需要一個女神般的主角。而在現在這個年代,有誰比 Sophie Marceau 更理所當然地,成為女神中的女神呢?

看這部電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正名。把那個莫名其妙的中文片名忘掉,因為主角 Marquise 雖然很討路易十四的歡心,但是那個關係並不是情婦,而比較像是《絕代寵妓》 (Dangerous Beauty) 裡描述的那種男女關係,欣賞才情的成分高過姦情成分。

文壇上的恩怨情仇

然後呢,這個故事的重心也不在宮廷,而是周旋於法國三大劇作家中的其中兩位, Molière 跟 Racine 之間。這部電影其實更像是波旁王朝文壇秘史,不過對於大多數最多只聽過莫里哀跟拉辛名號的觀眾來說,故事裡許多對話的意涵,恐怕很容易錯過。你若不知道莫里哀的作品特色,是披上喜劇外衣,骨子裡卻對社會現實明嘲暗諷的話,你就不會明白為何路易十四要對他說「看你的戲,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笑,什麼時候該哭」,也會看不懂 Tartuffe 這齣諷刺宗教偽善的戲碼,被迫停演事件的真相。當然囉, Racine 被問到他的最新作品 Andromaque 是悲劇還是喜劇的時候,他反問「這算是個問題還是責難?」,你也得先知道他對於大眾偏好喜劇的不滿,才聞得到他話中的酸味。然而話說回來,對於熟知這幾位法國劇作家的觀眾,電影裡的描寫是否能夠滿足他們呢?還蠻尷尬的。

我們還是把眼光放回這位十七世紀法國的瑪麗蓮夢露吧!長袖善舞的 Marquise ,幾乎把戲裡所有的男人都玩弄在股掌之間。比起《絕代寵妓》的 Veronica ,她的道德「淪喪」得更徹底,毫不在意用身體與魅力,換取名聲與自我滿足。不過你並不會覺得她淫蕩,你只會說她會為了自己要的東西,不惜一切去爭取,而她相當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仔細想想,其實這好像不能說淫蕩。

最後三分鐘

然而這部電影有個很大的致命傷:情節的安排過於紊亂,劇情的轉折也太過快速,很習慣好萊塢電影節奏的觀眾,很容易就被有點跳躍式的敘事搞混。即使是很喜歡在電影放映中思考的我,到後來也放棄了故事跟情節,就只專注在 Sophie Marceau 身上。然後我才發現,這部電影真正要表現的,恐怕不是這幾位法國大文豪的故事,而只是想說 Marquise 這個角色而已。

在一小時又四十五分浮光掠影般的「巴洛克法國文壇豔史」之後,電影終於帶入最後的高潮: Marquise 抱病演出並在臺上昏倒,她的侍女代打搏得滿堂彩,但是 Marquise 卻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並非出於嫉妒,而是因為 Racine 曾經答應過她,這個角色只有她可以演。她感覺自己突然間成為可以替代的人,而她決心要超越這個可以被替代的存在感。於是她吞下好幾顆有毒的巧克力,上臺把說出自己的心聲,然後死在 Racine 的懷裡。

「悲劇演員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她演角色,我演我自己。」在那短短的兩三分鐘裡,她的演出強度,沒有任何演員可以超越,甚至她自己過去所有的演出也無法比擬。這個用生命換取精神勝利的執拗,確實蠻震動人心的,不過用將近兩小時的拼貼情節來換,投資報酬率似乎有點低,把電影租回家直接轉到最後倒是不錯。我個人是覺得用全票價買這幾分鐘也值得啦,不過平心而論,《路易十四的情婦》這部電影,我大概只能推薦給瘋狂喜愛 Sophie Marceau 的人。

(最後修訂日期: 2010.06.16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