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9日 星期二

移花接木成經典——《 2001 太空漫遊》電影配樂專輯

《 2001 太空漫遊》電影配樂專輯封面

講到《 2001 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少得可以的配樂,第一個要分清楚的是「原聲帶」 (soundtrack) 跟「原創配樂」 (original score) 的差別:任何在電影裡出現的配樂都可以當作原聲帶,你願意的話甚至連稱不上音樂的旁白或音效都算,但是只有特地為電影製作的配樂,才能夠叫做原創配樂。 Stanley Kubrick 原本找了一位叫 Alex North 的作曲家,為《 2001 太空漫遊》譜寫原創配樂,不過他在人家寫了一半之後改變心意,決定所有的配樂都要用跟電影沒有直接關係的現貨。這就是為什麼《 2001 太空漫遊》只有原聲帶,沒有原創配樂的緣故。

大師腦袋裡在想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從他選用了哪些音樂來一探究竟,就從那首現在已經被叫做「 2001 太空漫遊主題曲」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談起吧——這首交響詩在這之前默默無名不說,就連古典音樂界大概也不覺得這是理查史特勞斯寫得特別好的作品,不過人家畢竟是根據尼采同名著作發想創作的,那個超凡脫俗、拔地飛升的意境,跟電影故事的主旨相當契合。也無怪乎 Alex North 進戲院看了電影之後,也只能感歎自己的配樂被打槍的這段經驗「既偉大又讓人沮喪」。

不過 Alex North 再往下聽到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可就沒那麼服氣了。「雖然大家對這電影配樂反應不一,我還是覺得用維多利亞時代的作曲手法帶上中歐風情,跟 Clarke (原著小說作者)還有 Kubrick 了不起的創作概念實在是不搭。」也難怪他會這麼想,因為這首優雅宜人的華爾滋是那麼地芭樂,跟整個故事的尼采式超人意旨,八竿子打不著邊,殊不知這正是 Stanley Kubrick 要的效果——人類從茹毛飲血的人猿,一知道使用工具就瞬間跳接到太空旅行,多麼驚人的偉大進展,在他眼中不過是芭樂一顆,誰都可以跳的華爾滋沒啥了不起。你若沒有參透 Kubrick 看這個世間總帶著多多少少的犬儒味,以及或濃或淡想要超脫三界外的企求,你就會一直看不懂他在某些佈局上的奇怪選擇。

至於電影中後段那些怪腔怪調,經常被看這部電影的人選擇性忽略的現代配樂,則是 Györgi Ligeti 的實驗性人聲創作曲。不過他老兄進戲院看電影的觀感跟 Alex North 不太一樣,他很錯愕地發現電影裡用了好幾段他的作品,而事前完全沒有人來徵詢過他的同意。「他們把我的錄音拿去用,我竟然什麼都不知道。我看完電影後寫了封信給米高梅電影公司跟 Stanley Kubrick ,結果他們回信說:『嘿老兄,你應該要覺得開心才對,因為這部片你在美國可出名了!』我寫信回去說:『拎北哪裡開心了,你們把我的音樂拿去用,還沒付錢!』不過我沒打算鬧上法院,老子可沒那麼市儈。律師碰面會商,最後我拿到 3,500 美金做為補償。」

這些就是《 2001 太空漫遊》不是原創的電影配樂。你欣賞也好,不喜歡也罷,它們注定要跟著這部電影名垂青史了,而我只在想一件事:你有沒有辦法從這裡頭看出 Stanley Kubrick 的本心?

(最後修訂日期: 2013.01.2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