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9日 星期三

恰足以證明我不是星艦迷——電影《星艦笑傳》 (Trekkies) (1997)

《星艦笑傳》劇照

如果你想要正經地寫一篇談論《星艦笑傳》的文章,你應該要從現象人類學(有這種東西嗎?)的角度出發,從種種誇張到讓人忙著把下巴裝回去的瘋人瘋事開始,牽拖到 Star Trek 這個明明是次文化,但 trekkie 或 trekker (影片裡有一段討論到底哪個才是描述星艦粉絲的正式用語,答案是 you never know )自己從不這麼認為的文化現象,最後想辦法屁出一段社會學的結構性意義。這種文章要拿去當成 seminar essay 交差大概是不行的,不過倒是有可能在網路上騙到一批想泡氣質美眉的工程師。所以我不寫這種文章,因為這部片子也不打算這樣拍。

你可以在這部有點漫不經心的紀錄片裡,看到很多面孔。熟面孔、生面孔、半生不熟的面孔,以及你真的得要是個 trekkie 才叫得出名字來的面孔。有露臉的演員多半是靜態訪談,他們會跟觀眾分享自己對於這部影集的看法,以及個人在拍攝過程中的趣味與心得。 Kate Mulgrew 會很大方地告訴你, Janeway 這個角色就是拿來給女生自爽用的,你要是成天在那裡挑剔她這樣做亂來,那樣做硬搞,你就捉錯這個角色的用神了。 Star Trek 也不必等到 90 年代才具有女性抬頭的意識, Nichelle Nichols 說她當年出現在電視螢幕上時,有個九歲的黑人小女孩看到,大驚小怪地大呼小叫:「媽!有一個黑女人在電視上,而且她不是女傭!」她當下知道她可以成為任何她想要成為的人,而她想要成為一個大明星——這個小女孩名叫 Whoopi Goldberg 。你還會聽聞到這些曾經在 Star Trek 裡軋過一角的演員,如何讓影迷放棄厭世的念頭,撫慰難捱的喪父之痛,以及去跟 NASA 太空人要簽名結果反過來被要簽名的軼事。相當四平八穩的紀錄片訪談手法,不過結果這部分是我覺得比較有收獲的部分,因為演員多半能講出一些一般影迷講不出的深度,也能讓你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看待 Star Trek 這個影集。

不過這部片子既然叫 Trekkies ,為了名符其實,當然就要把比重放在影迷異於常人的行徑上。我不知道你看到 Star Trek 主題牙科診所時會不會咋舌(並且想像他們是不是用 phaser drill 鑽牙 ^^; ),對一群 Klingon 走進速食店點餐的畫面感到樂不可支,或是也想試試看把藍色染料塗滿全身扮 Bolian 是什麼感覺,不過我發現我自己好像很難分享他們的熱情與投入。我是 Star Trek 的忠實觀眾,但我就是沒有那種可以在這個爛星球上,幻想自己生活在 Star Trek 宇宙的本事;我一點也不覺得成天穿著星艦制服有啥好丟人的,但同樣也沒有半點很期待穿上它的雀躍之情;曾經買過幾樣紀念品,後來發現那對我來說是沒啥意義的儀式性行為,於是 Enterprise-D 的分層甲板藍圖轉送給有前途幹科學官的學妹,未拆封的模型則陸續上了拍賣網站的架子。我真是個血統不純正的 trekkie 。

《星艦笑傳》大概就是這樣的一部片子。我其實很懂有些人為什麼看這部片子可以看得很開心,只是我自己沒有辦法。我想 Paramount 之所以會想拍這部片子,也就是為了讓 Star Trek 的忠實粉絲,在《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熱烈上映時,有個可以關起門來自嗨的全像甲板吧!對於非此道中人的大多數人來說,《星艦笑傳》讓我們看到 trekkies 能夠入迷到彷彿來自另一顆星球的程度,卻始終沒有告訴我們真正的核心問題——他們為什麼會如此著迷於這個虛構宇宙。於是像我們這些不是 trekkie 的人來說,看《星艦笑傳》就像是不慎參加了一場不明所以的嘉年華,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開心很盡興,可你就是不懂嗨點在哪,因此也無法浸淫其中。

(最後修訂日期: 2015.03.0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