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善為易者不占。」這本書抓這個原則抓得還真緊,不但不教你怎麼占卦,甚至連卦例都不講。作者曾仕強曾教授是在大陸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易經的學者,這本書就是他在《百家講壇》易經十五講的講稿整理,可即使到了那麼樣一個重視功利與實用的環境,他不講就是不講,寧願冒著被人批為說教的風險,也要先跟你講人生大道理。
為什麼?他在台灣的易經講座第一講一開場,就直接開門見山了說:如果你不先懂這些做人的道理,就貿然地學占卦解卦,那是高度危險的事情。他講得完全正確,因為我就吃過這種虧,而且是在已經逐卦逐爻對整部《易經》下過功夫,也有占過上百卦的經驗值,誠意正心占了卦,照樣把事情搞砸。怎麼會搞成這樣咧?好心辦壞事,一句話就講完了。事後證實那卦占得非常貼切,甚至比平常更準,但我對人情世故的掌握沒到那個水準,想要趨吉避凶終究還是枉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老天哪來那麼多閒功夫找你麻煩,只是我們經常會搬磚頭砸自己腳,然後還在那裡叫說怎麼這麼倒楣,那你怪誰咧?
由於是演講稿整理,《易經的奧祕》這本書相當好讀易懂,用詞也相當口語白話。一開始像在講古似地說一個易經如何產生的故事,很生動地解釋爻象的起源,然後開始談陰陽、太極、八卦這些重要概念。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聽他講手心手背何者為陰何者為陽,大拇指為什麼陽中有陰,覺得這不盡是些廢話嗎的那種人,我希望你不是,因為你若無法從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地方,去體察「一陰一陽之謂道」這短短七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的話,你一輩子都在搬磚頭準備砸自己的腳。
提綱挈領,撥亂反正
幾乎完全撇開解卦講經不提的《易經的奧祕》,倒是有很多工作從《易經》的字句或概念出發,重點放在釐清時下流行的錯誤觀念。比方說現在很多人說人要有自信,作者卻從「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這句爻辭,衍生出中國人講到「自」,只有自覺、自反、自省、自律,從不說自信,這是什麼道理?其實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自信是一種現象、一種結果、一種態度,但那並不是一種可以落實的方法,但是自覺自反自省自律,每一項都可以落實——所以老祖宗是很務實的,我們卻因為自己不想做,就說他們唱高調。
從天陽地陰,男陽女陰,陽先陰後這些易經的陰陽之說,就得出「男尊女卑」的結論,也是很多讀《易經》讀得亂七八糟的人,所說出來非常表象的膚淺之見。《易經》從來沒有說過男尊女卑,但是男女平等這種好聽話也是似是而非——男女本來就不平等,因為根本就不一樣,是要怎麼平等?各有所長才是真相,你要做的不是叫男人來生個孩子,女人來打隻老虎這種平等,而是讓陰陽能夠互補。很多現代流行的普世價值,其實都在給人製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而照曾教授的說法,你只要真的把《易經》讀通了,就不會被這些「書讀了太多,自以為時髦」的傢伙,把你的人生搞得七葷八素的。
讀者只要能夠克服貌似要聽他說教的心理障礙,把我學易就是要學卜卦占算的成見拋開,《易經的奧祕》其實內藏很多玄妙機鋒。它會告訴你諸葛亮、劉伯溫這些「神人」的袖裡乾坤,其實每個人生來都有那個條件,只是你不懂得怎麼運用。它有些說文解字解得相當妙,像是太極的「太」字,一個大加上一個小點,就是可大可小,大起來比誰都大,小起來比誰都小,有一種叫做「太太」的人種,就有這種特性。它對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像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以不變應萬變」,也有讓人恍然大悟的另類解讀,然後你才知道為什麼「群龍无首」後面還會接一個「吉」字。我聽他講解釋象數理占這幾個易經的基本概念,發現我們對每一個字的理解,幾乎都有偏差;這樣還想學卦,豈有不危險的道理?
說是沒有在講解卦象,《易經的奧祕》還是詳解了乾坤兩卦,這陰陽雙卦各代表一種相對(注意,是相對,不是相反)的人生態度,每一爻都在講一種人生階段的應變原則。每一卦就是六個爻,每個爻不是陰就是陽,用科學來說不過就是一個 12 取 6 的數學遊戲,所以真正掌握住乾坤二卦這 12 個陰陽元素,其實已經夠你混世之用了,其他 62 卦 372 爻,不過是講得更細緻、更具體而已,萬變不離其宗。逐卦逐爻解讀《易經》的滿街都是,不走這條路線還能言之有物的卻很少見。我不禁要想當初若我有開這個竅,那件辦砸的事是不是就能趨吉避凶了?說是或不是,那麼你還不懂易經的道理,比較接近標準答案的是「很難講」。 :-p
最後再來重申一下那個這幾年來,每次被人知道我在讀《易經》,都會被問到的月經題:《易經》不是算命嗎?這樣太迷信了吧?誒到底準不準啊?曾教授人比我好,所以他給的答案比我的有用多了,雖然我覺得以現代人的修養,可能寧願被我擺譜,也不願意聽他的實在話:通曉道理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迷信;不通曉道理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迷信。迷信的是你這個人,不是算命這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