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讀的第二本「傅佩榮談XX」。跟上一本談易經一樣,這本書挑明了說不做章句訓詁,是用哲學而不是文學的角度來詮釋經典,以及白話翻譯是怎樣的精彩。當然這並不表示作者該下的學術研究功夫都沒下,所以我覺得網路上可以查到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壞話,恐怕都抓錯用神了。傅老師解讀老子有他的不足之處,但那問題絕不是在於他全盤否定前人的註解或考據——他從來沒有那個意思,只說你要是盡信每家之言,搞到精神錯亂了還是不懂老子到底在說什麼,而這份耙梳整理的工作,就由他來為讀者代勞了。
不過以《老子》這部經典來說,如此重視白話翻譯,並沒有那個必要性。《老子》的用語非常淺白,文言文的障礙不像一般經典那麼巨大,甚至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古文訓練的人,原文讀個兩三遍也會有些感覺。其實如果你真的認識老子的話,你會知道他這個人說話絕對不可能跟你拐彎抹角地搞複雜,他說什麼就是什麼;然後如果你真的懂得老子的話,你就會明白他說什麼又不是什麼,因為「道可道,非常道」。一件事情說得非常淺白,卻又不完全是說出來的那個意思,那你還翻譯個什麼呢?只是我們現代人的國文程度實在太差了,可能連老子說出來那個表面上的意思都聽不太懂,傅老師的白話翻譯正好可以幫助你越過這個障礙;除此之外我們確實可以不必在白話翻譯上太過拘泥,不然你很容易錯過真正的要點。
那麼為什麼一個我覺得不是那麼重要的特色,作者卻把它當成本書最大的特點?我認為傅老師如此強調白話翻譯,是因為他自覺把老子思想整個系統都摸得很清楚了,用白話翻譯最能表現出他理清的脈絡;而他用來「摸透」整套老子思想的工具,正是他浸淫數十年,最擅長的西方哲學思辨法。換句話說,白話翻譯只是呈現他已經把經文解構完畢的表現形式,隱含在這表象底下的真正特色,實際上是他用西方哲學的訓練來解讀老子。傅老師在講經的過程中,相當有意識地儘量避免掉書袋或是引用西方哲學概念,雖然他偶爾還是忍不住會這麼做;然而就算他能夠不掉書袋,骨子裡卻完全是用西方哲學那一套在看老子,這點是他就算無意隱瞞,卻也下意識地不想大張旗鼓宣稱的事實。
所以你就要問啦:他一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用西方哲學解讀《老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嘛,他為何要有意無意地對這個事實淡處理呢?這事只有傅老師自己心裡明白,不過用西哲邏輯來理解老子,優缺點倒是一目了然:你可以把表面上的字句涵義搞得一清二楚,但是老子沒有明說的東西,你永遠也摸不著邊際。你看緒論講儒道之分,講得真是一清二楚,條理分明;書中定義「道」、「德」、「名」、「有無」、「天地」、「萬物」這些常見之詞,斬釘截鐵,毫無疑義;你聽傅老師舉些常理跟他個人的生活經驗與經文印證,如沐春風,輕鬆愉快。然後你就可以把《老子》的文字弄得嫻熟於心,你對於老子說過什麼話琅琅上口,你甚至還能告訴別人老子這樣說是因為他在什麼地方那樣說,因為那裡那樣說所以這裡就這樣講,你看這樣子是不是很順理成章。你甚至可以成為大陸央視《百家講壇》的老子講師,然後老子是老子你是你,你跟《老子》始終保持一個不溫不火的距離,你還是不懂老子在說什麼。
所以我對於傅佩榮老師這本談老子的著作,究竟推還是不推?如果你真的懂老子,你就知道下結論是一件很蠢的事,因為所有你看起來是相反的事情都是相對的,而且絕不是「美女總要有醜女來顯現她的美」這種程度的相對,所以你又怎麼能說推薦還是不推薦呢?我只能告訴你對我來說,這本書是用來補足每個中學國文老師都應該要做卻沒做到的事,把《老子》的經文講清楚說明白;不過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種「對!就是這樣!」的拍案叫絕,而不只是「喔,原來是這樣啊~~~」的若有所悟,那麼你還得去別的地方找。
多謝版主的文章!
回覆刪除想請問一下版主:你覺得傅佩榮老師的解讀經典套書值得入手嗎?
傅老師的解讀經典系列,我拜讀過其中三本,以增長見聞的角度來說,幾百元的書錢我覺得相當值得。多聽幾家之言總是好的。
刪除當然我也懂你問的意思啦,這麼說吧:傅老師儒家講得比道家精彩不少。這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_-
謝謝回覆~ 我剛買下傅老師談易經的書;我第一次接觸易經就是讀傅老師的書,實在讓我深感慶幸。
刪除至於老子的部分,在我讀了部落格裡「奧修談老子道德經」的文章之後,倒是讓我滿想要入手奧修談道德經的書~ 不知版主你覺得呢?(至於奧修其它的書就...呃...還是算了)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奧修那四冊談道德經的書確實是不錯。其他的書若是看不習慣,也不用勉強自己啦,又不是在做奧修研究。 :-p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