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无妄之疾,勿藥有喜——我讀《 90% 的病自己會好》(9割の病気は自分で治せる)

《 90% 的病自己會好》封面

為什麼 90% 的病自己會好?這本書的作者岡本裕直接告訴你,這些「看不看醫生都會自己好起來」的病,只需好好調養身心,自然不藥而癒;吃藥非但好不了,反而會破壞身體的調節機制與免疫功能,讓本來不用吃藥也能好的病,變成吃了藥也好不了。講完了。

作者跟我一樣知道這樣三言兩語講完,你是聽不進去的,所以他在第二章列舉出一些不看醫生不吃藥,自己可以好起來的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腸胃不適、頭痛、失眠、憂鬱症——並且搭配一些停藥以後反而逐漸恢復健康的病例。讓讀者可能會有點吃驚的是,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症狀」非但不是病,反而是身體為了維持最佳生理機能,所產生的調適反應:高血壓是身體因應環境壓力,保持精力充沛的反應,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跟合成荷爾蒙的材料,而易胖體質其實是讓你比較容易儲存脂肪,而不必去燒肌肉生長必備的蛋白質。這些「症狀」你不去管它,不一定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吃藥硬把它們壓下去,卻往往把身體搞得很糟,這都是因為你以為你比你的身體聰明的結果。

好吧,即使你真的不喜歡這些「症狀」,欲除之而後快,你也應該要找出導致這些症狀出現的根本原因——通常都是長期虐待身體的生活型態——把這些病因消除,自然就能不藥而癒。相反地,「對症下藥」的治病觀念,不僅僅治標不治本,往往還適得其反。書中所舉糖尿病吃藥愈吃愈糟的例子,原理簡單易懂,卻是很多人想都沒想過的:降血糖的藥非但不會讓胰島素增加,反而會讓身體在血糖降低之後,認為不再需要分泌胰島素,而使得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進一步衰退;等到降血糖藥不再有效,就得一輩子注射胰島素,最後真的陷入眼盲、洗腎、截肢等悲慘境地。「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以其生生之厚」,老子說的那種重養生卻反而短命的諷刺情況,大概就是指這樣的人吧⋯⋯

那麼為什麼我們碰到的醫生,都很愛開藥給你吃?作者從描述日本目前的醫療體系現況著手,告訴讀者大多數這些讓你的病總是養不好的醫生,與其說他們貪財敗德,不如說他們為了糊口身不由己。他也深知要改革體制的困難度,所以也只能殷殷期盼(但是不太有信心),希望廣大的病患能夠被他的書名說服,不再到醫院去看這些不看醫生可能自己會好,看了醫生卻很難好的病,把醫療資源節省下來,去對付那些真正需要醫生去處理的病。

拜台灣社會很多方面都跟在日本後頭之賜,書中描述的雖然是日本的醫療體系現況,不過台灣讀者應該不會感到很陌生;你既然對這些景況並不陌生,自然也明白要大家感冒發燒流鼻水忍著不去看醫生有多困難。這事作者只會比我們更加心知肚明,所以無怪乎他還是得用一整章的篇幅,交代你去「看」醫生時該有什麼樣的心理建設。這是作者對於病患讀者的貼心與悲憫,不過在我看來,如果你真的聽懂了他在說什麼的話,這些其實都是好心的廢話——既然 90% 的病自己會好,你自己好好把病養好就成了,哪裡還需要知道去看醫生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這本書對我而言最精髓的部份,在於作者如何論證「 90% 的病自己會好」這個陳述句——很大一部份是從「吃藥幾乎不會好」的反證著手——不過大多數的讀者真正有興趣的,應該還是在這些病要怎麼樣自己好起來。這本書確實有一個章節專門在講具體的操作方法,洋洋灑灑列了十四個:生活規律、減少壓力、睡眠充足、吃健康一點、有空多運動多按摩多深呼吸⋯⋯well, you got the idea. 「 90% 的病自己會好」這觀念聽起來很先進很驚人,但是一個人要怎麼樣讓這 90% 的病自己好起來,那些做法既不先進也不驚人,簡直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然而人們總是不愛聽老生常談,因為那不是他們想要聽到的話,他們只想吞顆藥丸了事,就算沒有了事起碼不用對自己負責任。

作者對於病患的這種心理,整本書裡頭只有三言兩語一筆帶過,或許是覺得無能為力,或許是不想得罪讀者。我也覺得無能為力,但我可不怕得罪你。「 90% 的病自己會好」,你真的要好好想想,為什麼這些病到了你身上就是好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