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的編劇 Barry Trivers 顯然是個莎劇迷,他不但掉了不少《馬克白》 (Macbeth) 跟《凱薩大帝》 (Julius Caesar) 的書袋,甚至乾脆直接把今天的劇情寫成一齣太空《哈姆雷特》 (Hamlet) :一個良心不安的領袖,他犯下的罪行在戲劇演出時被揭穿,女兒失手殺死父親後發瘋。在英美語系國家賣莎劇,就像在華語市場賣三國一樣,永遠有市場。
雖然這使得我不管怎麼寫,都像是在交《哈姆雷特》觀後心得報告一樣,不過該討論的那幾個重點還是要說一說,而你不知道發現我的重點總是放在哪裡了沒有:人在任何困難的處境下,他用什麼樣的心態,做出什麼樣的決定,然後如何面對所造成的後果。就拿這個在非常狀況下,不得不下令進行大屠殺的殖民地總督來說吧,他顯然不是個邪惡人物,但他有沒有從這局道德死棋裡解套的選擇呢?他覺得沒有,但我的經驗是一定有,老天讓你這條路走不通時,他一定有留別條路給你走,就看你腦袋夠不夠活,有沒有認定一棵樹上吊死。當然這是沒有什麼根據的馬後砲,不過我還是要先把這話講在前頭,因為只要你有這個觀念,你這一生幾乎就不用面對這麼困難的抉擇,這實在太重要了。
好吧,退一步講,我們姑且接受那個不殺掉一半的人,大家都得餓死的假設好了,那麼你殺還是不殺?《論語》裡頭有一段類似的資料,孔子是這樣說的:當官的就是讓人民吃飽,有軍備可以保護人民,讓人民信賴政府。子貢問要是不能兼顧,優先順序要怎麼選擇,孔子毫不意外地先說可以不要有軍備,但接下來卻說了句讓許多讀不懂《論語》的人,覺得孔子唱高調的話:「可以不要有食物。自古以來人難免一死,但是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信賴,那還怎麼立身處世?」你如果沒有孔子的那個高度,真正體悟到人生有比維持生命更高的價值,你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就算所有人都餓死了,都比殺掉一半的人讓另一半活下去要來得好。
我們不知道這位殖民地總督是單純地沒有孔子的高度,還是即使明白也沒那個頂力決定數千人的生命價值,總之他自認當時沒有選擇,非得這樣幹不可,然後良心不安一輩子。以我現在的想法,我會覺得你若自認沒有選擇,那你其實用不著良心不安,反正是沒有選擇的嘛,那是要良心不安什麼呢;不過他會良心不安,雖然透露出他程度不夠,但也同時顯示他基本上是個善良的人,我覺得這樣也算是有達到一個做人的低標了。我很體諒他的處境。
至於最後他女兒的選擇,是從希臘羅馬神話文學裡遺傳下來的走極端傳統,反倒沒太多學問:我們絕對不要求她大義滅親,但是她為了替父親隱瞞,主動把目擊者滅口,做得又太超過了。她對父親的愛毋庸置疑,但是任何過於熱烈的愛都會使你盲目。如果她的愛能夠再細緻一點,她就會發現讓她父親惶惶終日的,不是有朝一日身分可能會穿幫,而是他始終無法面對自己手染無數鮮血的事實;正確的孝順方向是要想辦法讓他心安,而不是心存僥倖地讓他一輩子活在那個良心不安裡頭。至於你要怎麼讓他心安,那又是另一道很大的題目了。
"The Conscience of the King" 這一集除了借用莎劇的強大結構以外,飾演這對父女的 Arnold Moss 跟 Barbara Anderson 也演得很有舞台劇的味道,相當加分。在這起事件裡有私人恩怨的 Kirk ,理應有很多內心衝擊可以發揮,可惜只有點到為止的低調處理。我想這是劇本太過忠於《哈姆雷特》的缺點之一:這故事的重心畢竟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活到最後的 Horatio 。
其他種類繁雜的點點:
- Uhura 又抱著豎琴高歌一曲。她其實是艦上員工餐廳的駐唱歌手吧,通訊官只是賺外快的副業。 :-p
- 這也是 Yanice Rand 在這個影集裡最後一次登場,下次見到她要等到電影版第一集了。 Grace Lee Whitney 演到季中被開除的原因,一直是個羅生門——一個我沒什麼興趣探究的羅生門。(句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