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淡如的《讓錢找到你》之後,緊接著讀這本《誰A走你帳戶裡的錢?》,我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這是某種理財遊戲的表關跟裡關嗎?你在表關扮演著 really smart 的吳淡如,體驗著那些再怎麼 smart 都很難不被婊過一次的理財陷阱, S/L 好幾次之後,才歸納出一套勉強能夠過關,分數還可以看的攻略心得。然後你再跟著本書作者去玩裡關,看到那些「孔明的陷阱」是怎麼設計出來的,你才會恍然大悟為什麼表關玩得那麼血尿,即使精明如北一女吳淡如,也只能被坑一次學一次乖。而我們這些唸不了北一女的,又要被坑幾次才學得到乖?
在我發現這本書其實是一本金融遊戲的裡關攻略本之前,它已經幫我回答了許多我一直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是始終沒有下功夫去搞懂的金融業現象。比方說為什麼基金公司的人名片掏出來都是經理,富二代官小姐總是天縱英才地一回國就擔任私人銀行副總裁;比方說商業銀行為什麼三不五時就會辦個很假掰的品酒會或藝文欣賞會酬謝「優質客戶」,你的理專為什麼總是在年中打電話跟你噓寒問暖;比方說賣你金融商品的明明是甲,為什麼文件上頭署名的業務員卻是乙,或是保險業務員為什麼都喜歡勸你買些年期長的儲蓄險。這些事情表面上跟你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這些現象背後都有著一些程度大小不一的機歪,你若是覺得這些事情不知道也無所謂,它們拐了兩個彎之後往往就會回頭想辦法來陰你。反過來說,如果你知道怎麼翻譯「高收益債券型基金」、「雙元雙利」、「福利雙收專案」這些聽起來很賺很美好的名詞(答案是「垃圾債」、「賭錯就是賠匯差又賠利差的外匯選擇權」、「可能不保本的投資型保單」),你中這些金融業的孔明陷阱的可能性,就會低得多了。
這就說到了我認為這本書最實用的價值:它把基金、保險跟股票,這三種一般人最常接觸的理財工具,怎樣A走你帳戶裡的錢的原理、機制跟內幕,清清楚楚地攤在你眼前。就拿形象包裝得比較專業,自覺有理財意識的人經常會選擇的基金來說吧,你當然知道買基金有手續費跟管理費(你知道吧?你不會不知道吧?),但若沒有人幫你試算過一回,你很難理解為什麼一檔基金的投資報酬率明明有 8% ,卻還是能夠讓你虧錢。就算你投資學上得很好,這些加減乘除都算得很清楚,如果沒在這個業界裡混過,你也不會知道基金的績效排名是「做」出來的,而那些能夠賺到一兩百趴,保證能夠全身而退的ABCDE基金,你永遠也買不到;你最多只能買到能賺個 20% 就要偷笑的F基金,這還得要你沒有不小心踩中市場上到處都是,拿投資人的錢捧高別檔明星基金的「護衛隊」。這樣子你大概就能明白,你讓銀行理專幫你財富管理五年,為什麼真正有賺到錢的不到一成。
保險是比基金稍微不那麼黑心一點的理財工具,不過你的保險業務員當然不會特別告訴你,你交的保費要先扣掉業務員佣金,保險代理公司營收,保險公司獲利這三筆費用,保障了他們的收入之後,剩下來的錢才輪到用來保障你的生活。這些事情你當然也是隱隱約約知道,但是沒有人攤開來跟你說清楚,你就樂得懶得去搞懂;就像你也懶得去想你的錢有什麼「時間價值」,於是保險公司就用比銀行定存高一點點的利息,把你帳戶裡的錢「借」去用,三十年後給你兩三倍的錢打發你,自己卻賺了十倍二十倍。好啦再怎麼說你帳面上至少是有賺到錢的,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你一點也沒有比較開心。
如果你想要自己去賺這種十倍二十倍的利潤,卻不是選擇房地產而是股票的話,這本書相當詳實地告訴你,市場上的假外資怎麼做內線,投信公司如何「養套殺」,券商怎樣「洗客戶」;被融資斷頭總是散戶你和我,接到跌深反彈的總是三大法人跟主力,你永遠玩不過「那些人」。就算你想走後門去賺未上市股票的暴利,而且避開了那些滿坑滿谷的電子或生技公司騙局,你還是只能排到第五順位,跟大家一起拿號碼牌抽籤拼手氣⋯⋯聽起來有沒有很耳熟啊?這樣子你還覺得你會是券商幾十萬個自然人客戶裡,能夠賺到錢的那不到十個裡的其中一個嗎?
聽了這麼多財富管理天天都騙你的黑心內幕之後,這本《誰A走你帳戶裡的錢?》唯一足堪告慰的是,它大約還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在講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平常碰觸不到的投資銀行、私人銀行跟企業顧問公司,怎樣為有錢人同樣提供「賺我們穩賺,賠是你在賠」的豪華版財富管理。商業銀行跟保險公司剝削你,投資銀行跟顧問公司剝削企業,私人銀行剝削富豪家族,金融業的世界一視同仁,只要你懂得比別人多那麼一點點,誰都可以騙到誰。我回頭看了看吳淡如那個理財遊戲的表關,不禁覺得就算是北一女又怎樣,只要你下場玩這個遊戲,再怎麼聰明也枉然,只有被人家玩的份。差不多該是有些覺悟的時候了吧?(攤開契約書開始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