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誰偷走你的獲利?》這本書裡,第一次知道 Bill Schultheis 這位「咖啡館投資人」;他主張投資應該要是一件你花點時間安排一下之後,就可以悠哉悠哉在咖啡館裡愛泡多久就泡多久,而不是抱著股票機跑到咖啡館裡,緊張兮兮地看盤。噢,這真是太棒了,我馬上跑到相熟的咖啡館,點一份曼特寧,用一個下午輕鬆完食這本書。
特別跑到咖啡館學習咖啡館投資哲學看似假掰,其實還蠻有必要的,因為雖然那個出版社自己想出來,用來吸引習慣成天看盤的臺灣投資人的中文書名,平心而論下得並不算差,不過它畢竟沒有把原文副標裡,那個很傳神的咖啡館投資精神表達出來:如何打造財富,一腳把華爾街那些傢伙踢開,然後繼續去過你的好日子。想想看你有多久不曾去咖啡館就真的只是喝杯咖啡,而不是邊喝邊在煩惱生活裡種種跟錢有關的事?
好吧,那麼你要怎麼樣讓投資成為幫助你好好生活的幫手,而不是一個成天扯你後腿的討厭鬼?你可能已經知道答案叫做「指數化投資」,不過如果你只是知道這個投資的「方法」,而不是真正對它背後的「心法」有所體悟的話,你就像是學太極拳只是跟著人家比劃套路,鬆腰落胯沉肩垂肘通通有聽沒有懂,除了打起來很好笑以外,對你的身心健康也沒有太大的幫助。這本《新咖啡館投資人》真正的瑰寶,在於指數化投資背後的心法,也就是咖啡館投資哲學三原則:不要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努力儲蓄有備無患。
你也許會覺得這個「投資三寶」簡直是老生常談到掉渣了,不過再稍微想個一分鐘,你確定自己完全了透這三句話的意義嗎?你知道雞蛋不要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是分散風險的意思,不過你是真正做到了分散資產呢,還是只不過買了一大堆看似不同,其實仍舊是要漲一起漲要跌一起死的熱門投資標的,然後還在妄想精準預測多頭和空頭市場,有錢我先賺要死死道友不死貧道?你當然也聽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過有沒有人告訴過你,在投資的領域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賺到報酬,你就得去承擔相對的風險」,而你卻還在相信有人能夠打敗大盤,冒更小的風險獲得更大的報酬?我們更是從小就被教導存錢的重要,不過他們有沒有人像作者那麼認真地告訴你,如果你沒有稍微算過你需要存下多少錢才夠用,並且在儲蓄跟消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那麼所有你精心規劃的投資大業,都不會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因為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實現?
這就是投資理財的老生常談,而你應該已經發現了:所謂的老生常談,就是非常重要,但是從來沒有人跟你好好說過,而你卻以為自己很懂的事。
現在這個年代,要人們聽得進老生常談,還需要有事實佐證。為了說明分散資產並長期持有的威力,作者畫出美國股市 80 年來的一年、五年跟十年報酬率歷史資料,證明只要你把投資時間架構拉到十年以上,你的資產配置就幾乎不會虧錢——即使你必須因此多等幾年,等待市場從偶爾無法避免的跌勢中反彈上來。作者也用一張非常簡單的試算表,說明即使管理型共同基金的績效可以追平大盤(這可是非常大膽的假設—— 90% 的基金經理人辦不到這點),但它那個看似不痛不癢的年度費用百分比,長期下來會累積成多麼駭人的一筆金額——這些白花花的現金就這樣從你的帳戶裡永遠消失了,而這就是你妄想透過金融業的那些「專家」打敗大盤,幾乎一定會付出的代價。作者還提到了在投資人開始接受指數型投資概念之後,那些一心一意想從任何東西上頭賺錢的基金公司,是怎樣用 ETF 這個有點新潮的投資工具,把打敗大盤的類股概念偷渡過來,污染了指數型基金當初的美意——下次當你看到兩倍槓桿、反向做空跟新興癌症 ETF 這些鬼東西時,記得先回頭想想當初你決定遠離看盤室時,究竟是為了什麼。
《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是一本讀起來很輕鬆愉快,感覺上好像不是什麼大作,但是在這個路上到處都有金融商品廣告看板的年代,觀念十分重要的投資書籍。雖然你可能得要稍微忍受一下作者在文中偶爾穿插,故作生活悠哉狀的話家常,不過跟能夠釐清許多投資迷思的收獲相比,聽這點冷笑話實在是太划算了,因為就像書中某一章的引言說的一樣:「如果未來十年你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你還是有第二次機會,做出今天本來就應該做的正確決定,但人生不會把這十年光陰還給你。」當你必須去收拾別人用十年搞出來的爛攤子時,你就會體悟到這句話有多麼寫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