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挑選基金的不二指南——我讀《柏格談共同基金》 (Bogle on Mutual Fund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柏格談共同基金》封面

雖然我對 John C. Bogle 這位投資理財界的「聖賢」,有著無比的景仰與敬佩,不過我想介紹他的第一本著作,還是平實地陳述他的投資哲學就好。「平實」是你去認識所有聖賢最好的方法,因為任何聖賢的思想探究到深處,也就是這兩個字而已。如果你發現不是,那就算不是邪魔歪道,至少也是旁門左道。

John Bogle 的投資哲學,建構在三個非常平實的基本認識上:

  1. 你不可能毫無風險地賺到財富。想要愈高的投資報酬率,就必須承擔愈大的風險。
  2. 想靠押寶個股建立終生投資計畫,賺大錢的機會很小,賠很多的風險卻很大。
  3. 只有少數最傑出的投資人(比方說最受眾人膜拜的股神巴菲特),能夠透過選股賺到大錢,但你沒辦法事前選出下一檔「第一名」的基金。

這三個基本認識分別可以引申出你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中,最需要建立的三個信念: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被動投資。不過在介紹能夠幫助你實踐這三個投資信念的最佳工具,也就是 Bogle 畢生從事的共同基金之前,他還是不厭其煩地為讀者介紹股票、債券跟現金準備這三種金融資產,以及相當重要,但幾乎從來沒人分析給你聽過的報酬來源:股票的投資報酬率,來自於當期股利率(一個已經知道的數字),股利成長率(一個需要預測,但是變動範圍很小的數字),以及每天造成股價暴起暴落,反映投資人願意花多少錢購買股利的本益比(一個連牛頓都搞不懂的數字);債券則幾乎是由你購買債券時的利率決定投資報酬率,其他因素都會隨著長期持有而互相抵銷。你為什麼需要知道這些無趣的事情?如果你連這些都沒有搞清楚,你連你在投資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說正確地選擇適合你的投資工具了,但那卻是絕大多數的投資人,一直矇著眼在幹的事。

等你搞清楚手上的股票跟債券為什麼會增值之後(這聽起來有點好笑,但更好笑的是沒幾個人真的「清楚明白」),我們就可以進入這本書的主題:如何選擇適合你的共同基金。我用的詞是「適合」而不是「最佳」,因為你要先確定你的投資目的——不是「賺愈多愈好」這種廢話,而是「我需要在三年後開始付房貸」或是「接下來十五年內我每年要有 30 萬可以用」這種具體目標——你才知道要在哪一種屬性的基金裡,打撈「有可能」給你較高報酬的投資標的;那幾乎不會是市場上報酬率看起來最漂亮的基金,但那才是有最大機會滿足你的財務需求,而不是把你的生活搞得愁雲慘霧的選擇。《柏格談共同基金》不但會告訴你除了基金的過往績效以外,所有你應該要注意,但幾乎沒有人在看的標準,也很具體地列出那句你每次聽到就整個懶趴火的「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實作上到底應該要怎麼「詳閱」。然後我們還是只看過往績效,而且連過往績效該怎麼看都搞錯。(踢飛)

簡單俐落的被動型投資

這是說如果你堅持想要自己挑基金的話。多虧 Bogle 的努力,我們有一個可以省掉一大半麻煩事,讓投資不再是讓人頭腦爆炸的選擇:指數化的被動型投資。也許你已經知道指數化被動投資的優勢,不過那個宛若數學般優美的二段式證明,永遠值得你再品味一次:

  1. 既然所有投資人共同擁有這個投資市場,而永遠持有全部股票的被動型投資人,一定會得到跟大盤相等的總報酬,那麼就整體而言,主動型投資人也一定是得到跟大盤相等的總報酬,不會多也不會少。
  2. 兩者總報酬相同,然而被動型投資人負擔的管理費跟交易成本,遠低於主動型投資人,所以就整體而言,被動型投資人一定會獲得比主動型投資人更高的淨報酬率。

就像數學考卷上你最喜歡寫下的那句話一樣:證明完畢。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跟交易成本,一般比被動型基金多出大約 2% ;你拿起筆來把所有基金加起來算一算淨報酬率,真的就差 2% ,說神奇也是很神奇,但你只要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不可能有其他的可能性。主動型基金有沒有機會彌補成本上的劣勢,給你超越大盤的報酬呢?當然有,這個機會經過幾十年的歷史驗證,大約落在 20% 到 40% 之間,而你要有辦法挑得到那些基金。不知道什麼原因,你總是會挑到別的。(攤手)

《柏格談共同基金》不但為讀者剖析五花八門的各種基金費用名堂,指出裡頭有哪些費用是於理不通,卻硬是從你口袋裡多收的,也提到了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毫不在意(因為跟他的利益無關),卻會對你的投資報酬造成毀滅性打擊的稅負影響,以及要怎樣把稅負衝擊盡可能降至最低——挑出延緩資本利得,證券週轉率低落的基金。你在那裡看一份份基金年報有夠累的,挑一支幾乎不怎麼買賣股票的指數型基金,相較之下輕鬆愉快多了。投資的世界裡通常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讓你能夠減低風險,提升報酬的低成本策略,卻仿佛是投資之神送給你的慈善便當,而我們還經常嫌裡頭沒有放味精。

《柏格談共同基金》的最後一部分,是一些典型的資產配置建議,加上簡單的再平衡操作概念。這些資產配置的範例,並不是要你從中挑選一個最接近你財務需求的照表操作(雖然這樣做亦無不可,雖不中亦不遠矣),而是你要從這些範例中,看出作者做出這些配置建議的大原則,然後調製出一套最適合你個人的資產配置。老實說這並不是很困難的功課,但幾乎從來沒有一個金融從業人員教你這樣做過。自從我開始稍微認真地研究「錢」這個主題以來,這是我第幾次叫理財專員去吃屎了?但是你也可以不用像我這麼沒氣質,因為 John Bogle 相信你不需要那些舌燦蓮花的金融銷售人員,就能做出不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的投資選擇。這本書的副標叫做「明智投資人的新觀點」,因為他相信的是人類的理性力量,而理性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承認自己的能力多麼有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