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所以你究竟瞥見了什麼?——電影《太陽浩劫》 (Sunshine) (2007)

《太陽浩劫》劇照

這部有點《 2001 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有點《索拉力星》 (Solaris) ,又有點《異形》 (Alien) 的英國獨立製片科幻電影,乍看之下似乎在挑戰文青製作硬調科幻片的極限。以《猜火車》 (Transpotting) 跟《28天毀滅倒數》 (28 Days Later) 建立起邪典電影新教主地位的 Danny Boyle ,第一次挑戰科幻片類型時,有著常人少見的講究。他延請 BBC 科普節目主持人來給劇組上太陽物理學,指定演員閱讀描述太空人心理變化的書籍,徵詢 NASA 以及未來學家故事設定是否合理;又精挑細選了一群「足以代表全體人類」的跨種族文化演員,拍攝前就先讓他們混在一起培養團隊感,還讓他們登上核子潛艇,用方法演技的方式,體驗長期太空船生活的密閉恐懼。如果你覺得這部電影跟那些個好萊塢製作的聲光大片,看起來有什麼大異其趣的地方,那都是 Danny Boyle 那股英國人特有,對於枝微末節近乎愚蠢的堅持搞出來的。

一部科幻片講究到這種程度,通常都是因為它並不是只想講科幻。與其說《太陽浩劫》是一部嚴謹考據的科幻電影(說是嚴謹嘛,它還是跟一般觀眾覺得太空船會呼嘯而過,無重力環境該有什麼慢動作的期待做了妥協),我覺得它骨子裡更像是在極端環境下,呈現各種人性的心理驚悚劇。再怎麼出類拔萃,億中選一的人類菁英,無論他們對於任務可能有去無回做了多少心理準備,再怎麼樣灌輸自己捨己救世的春秋大義,一旦到了生死關頭,總會有人顯露出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甚清楚,人性不堪檢驗的那一面。當隊伍必須做出誰能活誰得死的抉擇時,你能否平心靜氣地接受自己不如他人重要,真正做到慷慨赴義?還是跟個平常人沒兩樣,覺得自己的生命價值輪不到他人說三道四,就算橫豎得死也不是為了誰?

既然談到了生命價值的評價問題,《太陽浩劫》免不了要從人類的心理狀態,延伸到形而上的宗教體驗。從艦長被留置在艙外,等待被太陽烈焰吞噬的最後一刻,船上的「太陽迷」充滿戲劇性地透過通訊器,反覆追問他「你看到了什麼?」,你領悟到也許這才是編導在這部電影中,最想要探討的主題:微不足道的人類站在浩瀚無垠的存在之前,究竟算得上什麼?這個意象在電影中有好幾次,透過飽和度一整個爆炸的黃暈背景,以及比例雖然渺小卻清晰可見的人體剪影,在視覺上帶給觀眾近乎宗教體驗的震撼,但似乎也就僅止於此,沒有更深刻的論述。

運鏡穩妥,剪接俐落,音樂也下得很到位,《太陽浩劫》無疑地是一部製作水準很高的文青科幻片。但是「文青」在這裡的意思,向來是有點褒中帶貶:你隱約感覺到某種真理,用很講究的方式表達出來,卻老是在關鍵處說不清楚。 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S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