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想不犯蠢還真難哪,那你有什麼防呆的好建議嗎?——我讀《泛蠢》 (Think Twice: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Counterintuition)

《泛蠢》封面

老實說,我是在瀏覽書籍網站時,被中文書名給騙進來的——諧音「犯蠢」的「泛蠢」,似乎是在探討一種普遍存在,氾濫成災的人性愚蠢,這個題目我一直都很有興趣。然而雖然這本書表面上確實列舉出人們犯蠢的許多方式,但它始終沒有往人性弱點的方向深掘,只是不斷舉例說明你可能這樣犯蠢,也可能那樣犯蠢;翻來覆去說了老半天,怎麼聽都像是回收了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的研究成果。作者 Michael J. Mauboussin 自己對此倒是坦言不諱,其實拾人牙慧這事沒啥好丟人的,問題是書中列舉了大量犯蠢案例,貌似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論述感覺有些蒼白。實在稱不上一段多麼精彩的閱讀體驗啊⋯⋯(茶)

都花時間閱覽了,還是稍微彙整一下內容吧。《泛蠢》這本書一如中文書名,主要篇幅用於陳述人們各種順理成章,不假思索的犯蠢,比方說自以為是,選擇性接受資訊,盲信權威,畫地自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黔驢技窮,此一時彼一時,物極必反⋯⋯這些道理說出來你也不是不知道,然而在本書裡,它們通常會被代換成另一個洋里洋氣的詞彙:內部觀點、封閉選項、專家限制、情境知覺、複雜系統、處境證據、臨界效應、均值回歸等等。如果不加解說,你搞得懂這些聽起來煞有介事的拗口詞彙,究竟在共三小嗎?這些概念可以大致代換成我前面講的「中文」,雖不中亦不遠矣,便於理解得多;但那不是本書的做法,於是身為中文讀者,我往往是耗費了許多腦力,把那些半生不熟的生冷詞彙加以解譯,最後發現它在說的也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奧義,而是換個大白話就能說清楚的道理。讀好書向來就不輕鬆,但是本書卻會讓讀者消耗許多心力轉換語意,而這些都是做不了功的熵。

每一章費了好些功夫,搞懂了作者想要陳述的犯蠢之處是啥之後,接下來當然就是要提供解方。作者提出的思路關鍵,在於本書副標「反直覺」,比方說自以為是的人對自己的事容易錯估,判斷身處於同樣處境的別人卻很在行,那把自己的事當成別人的事來評估不就得了,或是假如三個臭皮匠勝不過一個諸葛亮,那就來三百個。這思路與格言「反過來想,永遠要反過來想」 (Man Muss Immer Umkehren) 的哲理暗合,算是蠻高維的解方,然而作者似乎並沒有把這思路廣泛化為解決方案的能力,很多難題的對策竟然就是原文書名,那有說跟沒說一樣的「三思」。你覺得「既然你都知道了,那就自己多留意點吧」,算得上什麼實惠的良心建議嗎?也難怪作者在書末做總結時,所提出真正能夠操作的具體對策,也就只有「做張檢查清單」跟「寫日誌做檢討」這兩項而已。這倒是你我都能做到的事,然而我忍不住要咕噥兩句:這需要用上 250 頁的篇幅,來告訴你「吾日三省吾身」的妙用嗎?(搔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