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格局大=反人性,沒有之一——我讀《格局》

《格局》封面

這是中國知識內容平台「得到」 app 上頭,數一數二的牛人吳軍博士,所謂的「人生進階三部曲」第三本著作。前兩本書《見識》與《態度》我都拜讀過,《態度》是吳軍寫給女兒的家書選集,核心內容跟《見識》大同小異,就不特別贅述了。

雖然原始材料都是取自作者在「得到」 app 的專欄《硅谷來信》,然而是什麼讓《格局》有別於《見識》,而不是直接取名為《見識2》?如果讓我們在書名上頭做些文章,我會這樣說:想要人生進階,首先你得要有些見識,然後在這些見識的基礎上形成某種態度,最後凝練成一個具有統整性的格局。有格局的人,必定有相當的見識;有見識的人,卻不見得有格局。他的見識有可能流於泛泛空論,有可能淪為憤世嫉俗,更有可能轉為激烈偏狹;這些態度對於形成格局非但沒有幫助,甚至反而有害,妨礙你人生勝利組的追求。所以《格局》這本書雖然也談到了不少見識,但它的著眼點不在於跟讀者分享更多的見識,而是試著把那些見識置放到某個一以貫之的格局下,讓它們成為你人生進階的助力。

要說明格局大小造成的差別有多麼巨大,吳軍年輕時追隨過的一位商人老師「張先生」,是最淺顯易懂的一個例子。這位張先生當時的收入大約是吳軍的一百倍,經常帶著他吃遍北京最貴的飯館,然而當吳軍半開玩笑地跟他說,花這麼多錢請我吃飯我當然很感激,但是吃完了我還是沒錢,不如你把飯錢給我時,張先生很嚴肅地對他說:「我請你吃飯,是為了讓你開眼界,體會高水準的生活品質。以你的能力,將來會比我生意做得更大,生活得更好。如果我把飯錢給了你,你就會滿足於那幾百元,格局就太小了,那樣你只能成為一個賺點薪水、獎金就滿足的人。」這位張先生更進一步,說當時在北京賣電腦的零售商,賣一台能夠賺一千元,相當於同齡人兩三個月的薪水,所以他們非常滿足於這樣一台一台賣下去,但這樣下去他們的水準不會提高。相對地張先生簽一張單子,金額都是上百萬,抵得上他們賣幾十台電腦;然而這種大單生意內容非常繁雜,這些滿足於賣一台電腦賺一千元的的「單幫客」,絕大多數永遠沒有能力去做每單上百萬元的生意。後來吳軍的生意愈做愈大,幾百台上千台電腦地在賣,暮然回首,那些單幫客還是一台一台地在賣電腦,而且賣得很開心。

這就是格局大小造就的天壤之別。吳軍不跟讀者故作姿態賣關子,開門見山直接破題,把他對於格局的定義拋出來:格局大的人,追求重複的成功以及可累積的進步;格局小的人,滿足於某件事做得又快又漂亮。為了追求重複的成功以及可累積的進步,你必須要主動去承擔一些沒人叫你去做的事,不能去計較為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去做那件事;做事有了些成果,無論利益大小都要記得分享給團隊成員,輕忽了這點日後吃暗虧的是自己;面試時的重點不在於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要換位思考,想想面試官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他想藉由你的回答確認什麼事。在列舉能夠歸納於「格局大」底下的諸多見識過程中,吳軍勾勒出做事有成就的三個因素:做事的效率、做事的成功率、以及做成一件事的影響力。人們大多只著眼於第一點,然而做事效率能夠提升的幅度有限,人與人之間最多相差個幾倍;相對地,做事的成功率卻有一個數量級以上的差距,做成一件事的影響力差距更是沒有上限。格局大的人,會儘可能提高做事的成功率以及影響力;對於會妨礙這兩點的任何行為,則是避之唯恐不及。

不過比起知道怎麼做才叫做「格局大」,把那些「格局小」的行為挑出來,然後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去做那些事情,是做到重複的成功以及可累積的進步,更直覺且有效的方式。吳軍對此也有個一語道破的心法:重點是減法,要懂得放棄。這意味著為了避免淪為窮忙族,你不該去做太多不該你去做的事,結果反而沒顧好自己的本分;你也不該試圖多工作業,同時去做好幾件事情,結果什麼事情都做成半吊子;你更不該妄想任何走捷徑速成的機會,那些機會雖然有但極為稀罕,硬去鑽營的結果往往只是繞了遠路而一無所得。這些道理說來老生常談,但你會發現能夠做到的人幾希矣,因為凡是格局大的思維都很反人性,格局小的行為做起來卻很過癮,要人們反其道而行,著實是太困難了點。

就如同許多人經常會覺得自己很衰,倒霉事一件接著一件來,但它們往往是連鎖效應所致,那麼我們要如何斬斷這條厄運鍊呢?訣竅是「認命」跟「停損」,不要老想著要挽救什麼,乾脆地做停損處置,把損失限制在局部;這麼一來就能夠打斷蝴蝶效應的連鎖反應,避免滾雪球式的衰運,釀成不可收拾的雪崩。然後你不妨來數一數,你有幾次見過身邊的人們即時斬斷厄運鍊,你自己又有做到過幾次,你就明白「格局」這檔事說起來,要多麼高大上就有多麼高大上,但真要落實又是多麼的緣木求魚。不然這些事怎麼輪得到牛人吳軍來說給我們聽,而他又憑什麼比誰都牛呢?(攤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