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這本書取材自作者吳軍在「得到」 app 的專欄《硅谷來信》,挑出一些關乎普世價值觀的人生經驗,調整補充集結成冊。「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吳軍本人是毋庸置疑的牛人,他長年任職的谷歌是舉世公認的牛人公司,他選擇發表文章的平台「得到」 app ,則是中國最具牛人形象的知識內容平台。有這麼多牛人金字招牌掛保證,讀完這本《見識》的你,鐵定要有如打通任督二脈一樣,在人生勝利組的天梯扶搖直上了。
抱著花十塊錢路邊買本如來神掌祕笈,就能夠讓你這塊練武奇材飛龍在天的期待,固然是不切實際;然而練不起來卻嫌棄祕笈沒有為廢柴讀者設想編寫,是否也搞錯了什麼。《見識》是一本初見很容易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二刷時便會開始察覺到一些論述牽強疏漏之處的書,跟吳軍先前幾本數理科技專論的著作相較,少了一份高屋建瓴的磅礴大氣;不過這本選集遣詞用句平實親切,涵蓋的範疇也是無論是誰都碰得上的人生經驗,我認為無論就可讀性還是啟發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推薦價值。你可能會覺得它觀點鮮明但深度不足,很想要把它融入自己的理論框架中,卻不知道該往哪裡置放;不過散文體本就不講究思想體系的縝密完善,而是主題性地信手拈來一抒己見,《論語》採用的是這個路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Poor Charlie's Almanack) 也是這個路數。見識見識,不就是「見」到了些什麼,然後有所認「識」嗎?
有別於長得 87% 像,心靈雞湯團購有折扣的成功學,《見識》基本上是一部「失敗學」的作品。人生的天梯就如同作者所說,往上的通道既窄又辛苦,別人的成功經驗極具特異性,依樣畫葫蘆幾乎是保證用不上;相反地電梯向下的通道卻非常寬敞,別人踩過的地雷極具普適性,你一定有機會撞上那麼幾顆,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幾句,你就跟著大家一起下去了。這本書告訴你,每個人都知道不要因小失大,但他們還是在大排長龍搶免費贈品,為了省計程車費少跳一次表而多走十分鐘的路,花兩小時跑五間店比價找尋五十塊錢的價差,在購物節熬夜搶下免運費的單,吃到飽沒吃撐到 130% 就是血虧。這本書告訴你,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偽工作者」,他們每天都在瞎忙,淨撿些不動腦筋就能夠完成,但是做再多也沒多大效果的工作去做,對公司的獲益以及自己的成長都沒有幫助。這本書告訴你,選擇太多往往反而壞事,因為人性總是呷碗內看碗外,懷疑自己沒選擇的那個會不會更好,這種心態不但讓你對於很難對自己擁有的感到幸福,甚至也對職涯發展造成干擾,打斷深耕累積的過程,妨礙你往登峰造極的路上邁進。這本書還告訴你很多事情,不過我想挑三件比較有感的來說就夠了,凡事不過三嘛。
知道了人生通常會在哪裡失敗之後,《見識》有沒有提供什麼翻轉人生的好見識呢?吳軍給的解方並不需要他那牛逼的牌階才想得出,說穿了就是數學家 Jacobi 那招萬年不破的思維絕學:「反過來想,永遠要反過來想。 (Man Muss Immer Umkehren.) 」既然你知道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你該做的就是不要再去貪那些俯拾即是的小便宜,但這需要你想通金錢是用來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的道理,你才能夠真正擺脫那些習慣性的低層次追求,不讓自己永遠活在錙銖必較的卑微之中。你知道每天瞎忙那些永遠做不完的瑣事沒啥前途,你就得學會把那些不做也不會怎樣的事情放掉不做,雖然這麼一來你就必須犧牲賺取一些容易錢的機會,除非你充分理解到世界上最昂貴的就是時間,不然你很難不跟絕大多數的人們一樣,在金錢與時間之間繼續選擇金錢。你知道選擇太多不見得是一種幸福,那麼很多時候你甚至應該試著不要給自己選擇,即使這意味著有人約吃飯不給面子不去,或是別人做錯了事不給他第二次機會,因為有太多人給他再多次機會也是浪費,而你寶貴的時間就在這一次次的「機會」裡,變成一去不復返的沉沒成本。
我想你大概也隱約感覺到了,《見識》這本並不欠缺見識的書,它那典型的「知易行難」結構性問題。作者試圖為缺乏見識的讀者撥雲見日,開拓視野,然而書中處處透著一股打磨精細的冰涼理性,愈讀到後面愈是滲得你透心涼。「吳軍博士」的菁英思維直白而銳利,他把人生目標定義為世俗意義上的各種成功,算上一筆筆現實利己的損益帳,然後得出那個「理該如此」的結論,你不信受奉行就是傻了;這很容易讓讀者覺得他站著說話不腰疼,人生勝利組紆尊降貴下指導棋,完全沒有要體諒凡夫俗子討生活的種種艱難。不過話說回來,我認識的人們絕大多數,也都是在追逐著世俗意義上的各種成功;他們當然有權不喜歡作者睥睨眾生的菁英姿態,然而酸葡萄心理並沒有辦法讓他們拔宅飛升,在自己想出脫離牌階地獄的方法前,又何妨聽聽大師場的高端玩家怎麼說呢?「自由不是錢能夠買到的,但是能夠為了錢而賣掉。」這句老話說得無比真切,而我可以補上一句註腳:自由不是錢能夠買到的,但是見識可以,而見識能夠讓你不用為了錢而賣掉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