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 星期五

軍武迷的超現實假想——我玩《台海防衛戰》 (1992)

《台海防衛戰》遊戲畫面

在一個同一年有《沙丘魔堡2》 (Dune II) ,隔年《三國志III》上市的年代,你會想玩這個解析度顆粒很傷眼,音樂聽上一小時就開始頭痛,聲光效果相當粗糙的戰略遊戲,唯一的理由當然是因為它的敏感題材。這應該是第一個拿海峽兩岸軍事對抗做為主題的遊戲,而在那個九二共識還不叫做共識,甚至連這是個共識都沒有共識的當口,這遊戲使得臭男生軍武迷在滿足台海大戰的幻想時,多多少少會覺得有點毛毛的。坐在電腦螢幕前調兵遣將是很過癮的,那麼真的扛個 RPG 上去轟紅軍坦克呢?這恐怕是你這輩子連一次都不想體驗的生存遊戲吧!

為了避免遊戲規模做得太大,《台海防衛戰》的解放軍戰力限定於沿海四省,地圖局限在台澎金馬跟福建的一部份。遊戲設計了四套模擬戰況給玩家挑戰,軍力比大約是 1:2 到 1:6 ,是不太寫實但是讓人可以玩得下去的軍力差距。遊戲進行方式則是最傳統的回合制,你開完炮換電腦開炮,好像在打十九世紀的拿破崙戰爭似的。即時戰略在那個年代還只是個嘗試,國產戰略遊戲採用回合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還是免不了給你一種玩扮家家酒戰爭遊戲的感覺。

為了增添戰略經營成分,《台海防衛戰》讓玩家每隔一回合有固定資金收入,可以用來補充戰損、開發城市、賑濟災民等等。這固然增添了一些遊戲性,但是你只要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這個設定在以小時為單位的戰爭中極不合理——軍購像在便利超商挑零食一樣買了就有現拆現用,建設地方砸錢下去立即見效,台海戰爭當成八年抗戰在打,有這種打法的嗎?

除了主題敏感的賣點以外,《台海防衛戰》林林總總五六十種武器,也是擺明了專攻軍武迷的腎上腺素;但是這些武器的生剋關係卻做得跟遊戲畫面一樣粗糙,只有分別對陸海空的攻防值,特性幾乎都沒有反應出來。反潛艦打紅軍潛艇討不到任何好處,工蜂火箭打重坦克跟打輕步兵的殺傷力也沒有差別,欠缺兵種互相支援作戰概念的結果,是玩家在補充戰損或建軍時,就只固定買那幾款 cp 值最高的武器,其他都成了擺設,遊戲的變化性因此打了不小的折扣。

《台海防衛戰》的兵種平衡性做得很怪,更進一步減損了這個遊戲的可玩度。解放軍的空軍強得莫名其妙, IDF 在遊戲中稱了某些人的心意成了廢物;相對地解放軍的陸軍戰力卻大有問題,三個裝騎團打不過一個步兵師,讓這遊戲彷彿成了平行宇宙的產物。這些不合理的兵種設定,使得玩家衍生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戰術,比方說派海空軍去攔截敵方的運輸機跟運兵船,然後把米格機放過海峽中線,在台灣本島的陸地上用高射砲大隊轟它個七零八落;等到解放軍戰力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把陸戰部隊送到對岸,逐個城市完成反攻大陸的弘願。在電腦上是可以自爽得很開心啦,只是我怎麼樣都無法入戲。

說到底這其實是款不怎樣的爛遊戲,雖然在那個年代的國產遊戲裡已經算是中上了,但終究是個不玩也不會可惜的作品。那為什麼我還要記它一筆呢?沒辦法,這就跟本土劇大家都知道爛但還是邊罵邊看的道理一樣:如果你就想吃這味,這就是你沒有選擇的選擇。

(最後修訂日期: 2013.08.31 )

3 則留言:

  1. 贊同,這裡面有用的兵種反而是步兵和重步兵,高射炮的便宜的炮种,那些花大價錢買的武器和廢物無異

    回覆刪除
  2. 我對這個遊戲最深的印象是,只要國軍的士氣維持在99,全世界都打不贏國軍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