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這部虎頭蛇尾的電影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把「時間就是金錢」 (time is money) 這句話倒過來講,有什麼不一樣?你只要想想你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會說「時間就是金錢」,答案就昭然若揭了——不都是在你覺得某個人或某件事很浪費你時間的時候嗎?換句話說,你重視的是時間,金錢只是你用來衡量時間價值的單位,或是向別人形容你有多珍惜時間的用詞。
所以我現在要跟你說一件你很有可能沒細想過的事:你以為資本主義是在宣揚「時間就是金錢」,但它想要灌輸給你的觀念,其實是「金錢就是時間」——重要的是金錢,而你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量換取最大量的金錢。講這麼直白你當然會覺得難以接受,所以資本主義很巧妙地(巧妙的意思是:就算你明知如此也很難擺脫得掉)用一些東西來包裝這個觀念:夢夢屋、雙B轎車、 Leica M9 、 Marc Jacobs 秋季新款包 、《鐘點戰》精美藍光收藏版、 Burmester 全套家庭劇院、 Château Lafite 82 年紅酒、寒舍艾美住宿券、《魔獸世界》 (World of Warcraft) 十年份月卡⋯⋯這些東西哪一樣不用拿錢去換,而又有什麼錢不用拿你的時間去換?
我跟你說,真的有這種錢,不過那是《鐘點戰》沒有告訴觀眾的故事。
撇開那些《鐘點戰》本可以大書特書,卻選擇不說的內幕,你只要用一個正常的月薪——比方說京師百貨營業部行政助理的 30K ——把所有時間全部換算成錢,這個故事的發想基礎便一目了然:吃頓米其林料理三萬多,總統套房一晚六萬,超跑一台兩千萬,就算活膩的有錢人送你一張相當於 3600 萬的一百年彩票,到上流社會隨便亂花,也是沒多久就得坐吃山空。《鐘點戰》的物價系統相當寫實,除了一杯十塊錢的咖啡實在太過便宜以外,不過對於路邊攤的美式咖啡你又能期待多少。
比起單純的物價換算,我對於這個世界對「人生」的設定更有興趣。從 25 歲開始有一年( = 36 萬)可以花,正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出社會三年,省吃儉用存下半桶金之後面臨的人生景況;從貧民區搬到豪宅區的過路費也要一年,這確實是你躋身上流社會生活,打理行頭的最低消費額(之後能不能活得下去是另一回事)。這是掌控玩弄這個社會體制的金字塔頂層人物,為絕大多數的人設下的人生遊戲,所以豪門千金的零用錢用百萬做單位不算啥,世家菁英看得到的身家有幾十億也不稀奇,然而當你搶了一百萬年(幾千億台幣,差不多是一個中等國家的黃金儲備)要來亂發錢的時候,他們說什麼也要阻止你,並不是心疼帳面上的損失,而是深怕你亂了遊戲規則。當年拍出《千鈞一髮》 (Gattaca) 跟《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的 Andrew Niccol ,你依然可以感覺到他想要偷渡一些左派觀點,只是好像被什麼看不見的手擋駕了——是 Amanda Seyfried 美豔的肉體呢,還是坐在第一區出資拍出這部電影,用來「回收」觀眾時間/金錢的幕後金主?
結果《鐘點戰》淪為一部給我們這些 12 區的賤民,發洩你永遠存不了錢的賭爛情緒的電影。不過與其對劇情來玩大家來找碴(記住,這也要花掉你手臂上的時間),我還是想要從這部電影裡頭拿回一點東西,比方說想想為什麼觀眾會對花了兩三個小時,看了部爛片的幾百塊票錢嘰嘰歪歪的,卻對每個月從你戶頭裡大筆削走的房屋貸款跟儲蓄險感到理所當然,還振振有詞地說這叫做「投資自己」。這才是我們看完這部羅賓漢客串《我倆沒有明天》 (Bonnie and Clyde) 該去想的,否則不管你是小鬼承受不了大把金,沒錢還能活有錢喝到掛的月光族,很有分寸只搶窮人,從不破壞金錢遊戲規則的「盜時幫」,還是為了脫貧努力考上高普考,從此甘願吃公家飯做既得利益階級打手的 Javert 督察,你都脫不掉「金錢就是時間」這個很少有人在說,卻牢牢套在幾乎每個人頭上的緊箍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