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醫生不會告訴你:別來找我最好——我讀《 90% 的病自己會好2》(9割の病気は自分で治せる2)

《 90% 的病自己會好2》封面

前三章 OP 了,跳過。本書篇幅瞬間腰斬。雖然作者幫讀者複習的立意很好,不過如果你對這些章節的內容不熟悉的話,我建議你不要省錢,老老實實去弄本前作來拜讀,因為完整性跟說服力有差。同樣的論述縮水一半,不知怎的你也就跟著半信半疑起來。

這本新作真正的主題在後半段:如何運用現代醫療體制,以及與醫生配合的具體對策,「製作現代醫療的使用說明書」。看醫生這麼單純的一件事被搞成好像行軍打仗,作者岡本裕醫師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所謂的「標準治療流程」:完全不按照病人的個別狀況調整治療方法,只要確認有某種症狀就是一套療程用到底,醫死醫活看你公媽有無保庇。書中有提到這種實證醫學思維有個匪夷所思的假設,認為每個病人體質都相同,這樣我們才能用統計方法找到一種能醫好最多人的療法;在這樣的邏輯下,一套一百個人裡面只能醫好一個人的療法,當然無法成為標準治療流程。

接下來是我認為這本書最精彩的論述:你也許覺得這 1% 的治癒率真的很低,但是倘若你剛好就是屬於那 1% ,這套療法對你的治癒率,就是 100% ;一百人裡頭能夠救一個人聽起來很少,如果全國有三十萬人罹患這種病,這套療法就能夠醫好三千人。一套能夠治癒三千人的療法,怎麼可以說是沒有價值呢?

但是這種治癒率 1% 的療法,還有其他 3% 5% 的,全部會被屏除在標準治療流程之外,因為只有按照標準治療流程作業,惹上醫療糾紛時醫院才能保護醫事人員,「我有照規矩來唷,醫不好是你的命,不能怪我」;這種現在講給誰聽都會火大的「依法行政,管你死活」精神,卻是現行醫療體制裡的普遍現象。如果你去探究事情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荒謬,說到底都是出於一種怕惹麻煩的心理(當然有時也有圖一己之利的低層次因素,尤其是扯到用藥的時候);人會有這種心理也無可厚非,但結果就是產生出「知情同意書」這種莫名其妙,卻不得不簽名的東西——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真的完全聽得懂醫師的解說?

會腰疼?誰叫你不站著說話

那麼你能怎麼辦?很遺憾的是,作者提出的解答都有點知易行難:找到願意為你調整治療方式的醫生,找個醫龍團隊,甚至把主治醫師的醫囑錄音錄影下來,拿去徵求第二意見。醫龍團隊就不提了,你要怎麼在一個完全不鼓勵醫師進行彈性治療的體制底下,找到願意為你這麼做的醫生?就算你有勇氣開口要求錄下醫囑,要拿去徵詢第二第三第四意見也得有人可以給你徵詢,但是你問來問去,還不是問到在這個醫療體制底下混飯吃的人。弄個家庭醫生是相對比較可行的建議,但他最多只能幫你了解情況,真的要動手治療,還不是要回到體制裡找人。

所以作者後來還是回到前作的論點,希望讀者不要追求藥到病除的特效藥,甚至可以試著跟他這樣的醫師配合,慢慢把藥停了,殊不知這種中肯的建議完全違反人性,聽得進去的人恐怕不多。同理可證書中提到教學醫院跟癌症中心的真相,岡本醫師很願意講,但你恐怕不是那麼想知道,不然你還能怎麼辦?我看到作者竟然還要打破「英文能力好就是好醫生」這種迷思,不禁菀爾一笑,但這事其實並不太好笑——如果日本民眾得要用英文好壞來判定醫師好壞,你要怎麼期待他們找到能治癒他們的醫師?

說來說去,最後你會發現這個問題真正的癥結點在於:你只要一去鑽那個 SOP 保平安的現代醫療體制,你能夠為自己謀福利的空間就會變得非常有限。但是誰跟你說有使用說明書就一定要去用的?如果你想避開這個進退維谷的困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去」。你也許會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我還真的是好幾年都不腰疼,沒有為自己跑過一次醫院了。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前作的價值高於本書——這本續集告訴你腰疼了要怎麼要找人來幫你醫治,第一集卻教你怎麼樣站著說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