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每個人都有病,是以不病——電視劇筆記,《 Dr. 倫太郎》第 6 集

《 Dr. 倫太郎》劇照

高梨臨跟你說「我喜歡你」。眉清目秀氣質好的女生,款款深情對你這樣說,還蠻讓人心動的,但你確實無法接受她的心意,因為像她這樣眉清目秀氣質好的女生,通常也有她自己的問題——大約就是今天有演出來,情緒化跟過於主觀的那些問題。倫太郎很聰明地什麼原因都沒解釋,那是拒絕人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們來看看川上醫生如何代替她最喜歡的日野醫生,治療他不方便出面的病人。她的同感是訴諸跟病人相同的經驗跟心情,這招確實相當有用,但只有在你剛好跟她擁有同樣的經驗跟心情時才能使用,這是一個很大的限制。我不建議你假裝跟對方一樣,這需要很自然的演技,只要你讓對方感覺到一絲絲的虛情假意,就會適得其反。但這差不多就是那些想要自己充當心理師,用三腳貓的同感去進行心理治療的外行人,幾乎每次都會犯下的致命錯誤。

另一個人們在處理這種狀況時常犯的致命錯誤,是對病人不恰當的要求,做出有失原則的回應。病人想再聽日野醫生說一次話來溫暖她的心,你如果拒絕,當下就破局,但你若給她需索的溫暖,那又會前功盡棄。怎麼辦呢?倫太郎的應對還是正解:你要回應她的要求,但不能給她沒原則的溫暖,而是要有禮但明確地說明自己的立場,然後不拖泥帶水地告辭;這樣你就有比較大的機會,能夠讓對方冷靜了解狀況,進而放棄她不合理的情感需索。說得比做得容易,但你必須這樣做,因為這兩種虧我都吃過好幾次了,你不要以為這裡頭的人性,只有在精神科醫生的診療間裡才碰得到。每個人心裡其實都有病,而你必須知道怎麼應對。

講到每個人心裡都有病,我們可以順道稍微來談一下,到了戲劇中期逐漸明朗化的主線。明良跟夢乃這兩個大相逕庭的人格,看似是典型的解離性身分障礙,然而我倒是覺得,其實我們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這種現象吧,總覺得自己的性格裡,有善良但卻無能的一面老是在吃虧,然後比較罩得住但是惡劣的另一面,有時就會跑出來保護自己。「只要照之前那樣,由我賺錢來幫你就好了。忘了那個精神科醫生吧!」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得不倚賴別人的,然而有很多時候你又會發現除了自己以外誰都靠不住,你能怎麼辦呢?你也只能自己發展出一個(或是好幾個)絕對靠得住,至少不會背叛你的人格,來幫忙那個既懦弱又沒用的你。

從每個人心裡都有病的角度來看,《 Dr. 倫太郎》這部劇的參考價值,遠比你原本以為的來得高。而一集集看下來的你,漸漸地也會開始覺得,這些臨床上的心理病態,其實不見得有多麼不好,只要你知道如何去駕馭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