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要一塊「黑鏡」。如果有一塊黑鏡,我回家就不用把抄得亂七八糟的筆記再謄過一遍,在課堂上就能整理好;如果有一塊黑鏡,我就不需要帶著事先印出來的地圖出門,到了目的地還是分不清東南西北團團轉;如果有一塊黑鏡,我就不必在電腦桌前死守著 MSN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跟我想要搞曖昧的「聯絡人」丟水球。對於從小就很習慣用電腦打理生活、享受娛樂、進行社交的我來說,把房間裡那台有網路、能玩遊戲、人生的精華都收納在裡頭的電腦隨身帶著走,是我期盼很久很久的夢想。
幾年前我終於得到了一塊黑鏡。不只是我,幾乎所有人都人手一塊黑鏡。這真是人生中難得的夢想成真哪,然後我發現我的生活確實變得相當不一樣,只不過跟我原先想像的完全是兩碼子事。現在我不用再重新整理筆記了,因為值得整理成筆記的事情變得愈來愈稀少;我也能夠不走冤枉路地迅速找到目的地,結果經常發現根本不值得跑這一趟;如今我更是隨時都能收到「朋友」的最新動態,然而令人怦然心動的水球,卻跟國中同學的聖誕卡片一樣,再也沒有出現過,取而代之的是張三李四隨手一點,都可以灌出來的幾百個「讚」。絕望啦!我對這個心想事成的人生絕望啦!
《黑鏡》這部影集採用「詩選劇」的體裁,意思是跟詩詞選集一樣,每個故事各自獨立,但又隱約有個中心思想一以貫之。頭兩季各有三集,分別以媒體政治、「老大哥」烏托邦、個人情感依存為主題,不過順序剛好完全相反,形成一個有趣的映射結構;再加上一個聖誕節特集,把前兩季的幾個題材來個大鍋炒,算是某種「課後總結」。每一集的整體表現都在水準以上,有些作品更是天殺的極品;不過每個觀眾對於個別故事的評價,也許會有些許出入,主要取決於他們對主題感興趣的程度。
「如果科技是一種毒品——它真的給你一種像毒品的感覺——那麼它到底有什麼副作用呢?這部影集就是在探討科技所帶來,愉悅感跟不舒服之間的灰色地帶。」就著《黑鏡》製作人 Charlie Brooker 對影集名稱的解義,許多人認為這部影集講的是「科技的反思」,但那實在是太小看這部陰沉犀利的諷喻作品,對於現代科技生活的全面批判。稍微有點文學批評基礎的人,則會用上「反烏托邦」這個字眼,然而烏托邦是人們想像中的美麗新世界,這部劇寫的卻是我們當下的生活方式,或是如同 Brooker 極為傳神的警語,「倘若我們漫不經心,可能十分鐘之後就會變成這樣」。
所以這部時而看似天馬行空無所底止,時而白描得令人毛骨悚然的詭奇戲劇,勾勒出的究竟是借題發揮的平行宇宙,可預見的不遠將來,抑或它只是把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身處其中的現實,用一種暗渡陳倉的方式呈現?《黑鏡》所有的劇情看似荒誕狂放,但裡頭的人物反應卻真實無比;反而觀之,這些荒誕狂放的劇情,當真那麼超現實嗎?《黑鏡》從來不刻意去渲染人性裡的黑暗面,但這劇總是有辦法讓你看完之後,馬上想要點開一集《康熙來了》換個心情,渾然未覺自己甚至不用十分鐘,已經在客串演出 "15 Million Merits" 。
科技讓我們每個有幸生在文明世界的人,在物質上都能過著比清朝皇帝更享受的生活;然而我們到頭來卻被科技玩,或是被那些想要玩你的傢伙用科技玩。「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 Nokia 從來沒有告訴你的是:人性始終幽暗卑鄙。
黑鏡啊,我心目中也是神劇之一,但比較侷限在前兩季,第三季唯一出色的只有第四集,但風格又不那麼黑鏡。對了,想問一下Beka,之後有可能會寫「The Expanse」嗎?這部好看到,已經快要晉升到我心目中科幻神劇第二名。(第一名應該永遠是BSG)
回覆刪除The Expanse 嗎......好的(筆記),然後你懂的 261 。(逃)
刪除(抓回來)矮油,就先列出待看清單吧。這部影集可是Syfy台近年來超級大手筆製作,宣傳文案中說這部優美得如同太空版Opera。步調節奏非常緩慢,但是可以細細品味那份細緻。真的很好看啦(再抓回來)
刪除space opera 啊~~~是像 Dune 那樣的嗎?哎唷不管啦我已經被稿擠死了,時間跟乳溝一樣再怎麼擠都沒有啦......(眼神死)
刪除嗯嗯…只有八集?
回覆刪除三四季風評不佳,沒急著想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