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雜家思考,不是雜碎思考——我讀《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 (Charlie Munger: The Complete Investor)

《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封面

查理.蒙格 (Charlie Munger) 是誰啊?如果你先前沒聽過這位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資夥伴名號,不用浪費時間讀這本書。不知道蒙格是誰沒有什麼不對,但倘若你原本對於這位老先生一無所知,這本書沒辦法幫助你認識他。這絕對不是查理.蒙格的《雪球》 (The Snowball)

那麼對於已經對蒙格多少有認識的讀者呢?有很大的機率是,你還是不用浪費時間讀這本書,因為如果你在巴菲特耀眼的光環底下,還能夠留意到這號人物的話,關於蒙格的投資哲學,你應該也多少略有所聞了,而這本書沒辦法幫助你「更」認識他。

好啦,你已經省下了七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跟 300 元的書錢。如果你懶得點底下那行「後面還有唷 »」,可以再省下七分鐘的網路閒晃時間。我不會介意點擊數灌不起來的。(出版社表示:麥相害啦!)

《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這本書的架構很簡單:引用蒙格語錄,然後附加一段作者的解釋說明。問題是蒙格說的已經是大白話,你聽得懂的話當下就會懂,聽不懂的話也不是換句話說就能懂的;作者的解說沒有「增益其所不能」的效果,倒像是不會讀書的笨學生做的那種筆記,只是比較會東拉西扯而已。於是就出現一種有點尷尬的情況:同樣一個觀念,你先聽蒙格說一次,然後再聽作者用比較冗長的英文,拖泥帶水地再說一次。我好像看到了自己在耍笨的影子,而沒有人喜歡看到自己耍笨。

這有點非戰之罪,因為要駕馭蒙格所謂的「多元模型」思考方式,本來就不容易。蒙格是標準的「雜家」,透過大量的閱讀,截各家之長,補各家之短,哪招好用就用哪招;然而在他自己從來沒提出某種「大一統理論」的情況下,他的智慧經常會顯得東一塊西一塊,很難歸納出一個井然有序的系統。蒙格當然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系統,一個沒有一套中心思想的人,在任何領域都不可能成為大師。在我看來,蒙格的系統其實相當明確——基本上骨幹還是 Graham 買股要買便宜貨的那套,做了些許調整因應時代變遷,然後再加上數十條行為財務學的「防呆條款」,盡量避免犯下那些寫在書上你覺得很蠢,但每個人每天幾乎都要犯上幾次的蠢事。我覺得作者應該不至於看不懂,奇怪的是他沒有明確地把這個架構畫出來,把整本書編得零碎鬆散,看得你思路也跟著變得很渙散。

由於會對蒙格這個人有興趣的讀者,應該都已經從別的地方得知這本書裡涵蓋的內容,而作者又沒有歸納出更清晰的脈絡,這使得這本書的潛在讀者群,幾乎都會面臨閱讀邊際效益極低的問題。不過如果你窮得只剩下時間(希望你不是活在《鐘點戰》 (In Time) 世界裡的 12 區賤民),閒來無聊堅持要剝削這本書的剩餘價值的話,只要你有在裡頭發現一兩個你原先不甚重視的觀念,它還是值得你耐著性子翻閱一遍。如果要我從裡頭挑一個最重要的觀念,我會選擇碰到太棘手的問題,乾脆高舉雙手說「我放棄」——投資人不必每一球都揮棒,這個特權實在太強大了。而你只要稍微有點類比功夫,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其他的事,也可以應用上這個「直接放棄」的概念——比方說閱讀《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這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