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看諾蘭如何做一頓無米之炊——電影《跟蹤》 (Following) (1998)

《跟蹤》劇照

如果不要把頭幾部「名僅見經傳」的短片算進來的話,《跟蹤》在各種意義上,都可以算是 Christopher Nolan 的第一部作品,而最值得一提的當屬 Nolan 如何拍攝這部「零預算電影」 (no-budget film) 。他當時為數不多的積蓄,光是拿來購買 16 釐米底片就差不多了,於是即使演員都是不支薪義務演出,為了配合他們平日得要工作餬口,拍攝只能在週末進行;他借用親朋好友的房子作為主要拍攝場景,由於沒錢請燈光班,他都是使用現場光源進行拍攝;預算有限買來的底片禁不起 NG 揮霍,所以他總是先讓演員進行大量排演,有了十足把握才開機拍攝。他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前前後後拍了一整年,完成這部勉強搆得上長片標準的出道作,然而你卻很難看出這片子哪裡有將就著隨便拍的痕跡。《跟蹤》的最終成果也許只能算是一部有點意思的小品,但是在製作層面上,它堪稱零預算電影的典範,為我們完美演繹了一位有想法的導演,要如何在幾乎沒有任何資源挹注的拮据情況下,拍出一部端得上檯面的作品。

由於 Nolan 已經是 Nolan 了,如今回頭去看《跟蹤》這部出道作,你很難不在那裡頭挖掘許多後來體現在《記憶拼圖》 (Memento) 裡頭的特色:用黑白影像詮釋古典的黑色電影 (film-noir) 氛圍,用非線性敘事結構把關鍵處推遲,多層次黑吃黑的劇情急轉直下。我們也可以由此確認 Nolan 打從一開始,就對於窺探人心深處頗感興趣,無怪乎他要把跟蹤跟闖空門這些噁男的犯罪行徑,塗抹成某種發掘人心的手段,什麼「你要把東西拿走,他們才會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些什麼」這樣的歪理,都被他講得煞有介事。

這些日後變得極其濃郁的「 Nolan 風格」,在這裡都只是略具雛形,黑色幽默淡淡薄薄,懸疑成分稀稀水水,角色刻畫也扁平地激不起觀眾多少同理心;不過《跟蹤》整體的觀影體驗,還是對得起你投資在上頭的 69 分鐘。倘若你對於被好萊塢收編的 Nolan 很有意見(我是覺得還好啦),這是他除了《記憶拼圖》以外,唯一一部不算是商業片的作品了,而單就這部作品來看,我想要武斷但誠實地說一句:他並沒有獨特到被好萊塢收編叫做「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