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真愛總是經得起考驗,只要考題經過設計——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 , 4x04 "Hang the DJ"

Black Mirror, 4x04

所有用過 Tinder 的人(我沒用過,我是道聽途說),都知道它有多麼極盡羞辱人之能事。它讓你只能從一個人最皮相的一面去認識他,逼著你反覆不斷地對著不會給你互動的某個人往右滑(如果是你高中就認識的臭男生,你就會毫不留情地往左滑),然後無助地坐等手機發出有如恩典的通知聲響。好不容易恩典降臨,多半時候你們才交換了幾句訊息,尷尬的氣氛就彷彿透過 5G 網路從螢幕飄散出來;倘若你能夠撐過五分鐘(幫桐人撐十秒容易多了),原本看似正常的對話往往急轉直下,變成唐突的約炮。那上面的每個傢伙都糟透了,就連原本理應是好人的也不例外,他們最好的情況是無聊(男生)或膚淺(女生),然後有不低的機率會演變成噁宅(男生)或綠茶(女生);於是久而久之你也跟著變成了渣男台女,在上頭玩著比誰不負責任,認真就輸了的感情遊戲。

Tinder 有如你保持單身狀態的天譴,它懲戒你的方式是在傷口上灑鹽,讓你的寂寞難耐變得更為尖銳。然而世界上竟然有多達 5,000 萬人,願意以這種毀滅自尊的過程試試手氣,因為即使是如此糟糕的配對體驗,恐怕還比不上實際出門去約會更加羞辱人——只要回想一下你所參加過任何接近相親的場合,你的尷尬癌就會瞬間進入第五期,寧死也不願再經歷一遍那個令人無地自容的情境。求偶照說是歷經數十萬年演化而成的生物本能,對於現代智人怎麼會變得這麼艱難咧?

"Hang the DJ" 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一個更加先進,乾脆直接叫做「系統」的婚配系統。它跟 Tinder 的標準約會流程很像,先找間時髦的餐廳共進晚餐,然後搭乘自駕車前往樣品屋,從婚配直接進入交配——事實上這些事情「系統」都幫你安排好了,選哪間餐廳點哪道菜什麼時候叫車到哪裡開房間全都不勞你費神,這對於不擅長安排約會的直男癌患者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救贖。相對地,這個替代 Tinder 的「系統」也把用戶的選擇權拿掉一大半,你連往右滑表達擇偶偏好的工夫都省了,唯一留給你選擇的是最後要不要上床而已。

這個「系統」最鳥的一個設計,是給每一段關係設置一個板上釘釘,不得上訴的交往期限。這期限有時候短得像是一夜情,好處是合不來就快點分,問題是期限短到那種程度,你根本沒機會知道合不合,就算合得來也沒有意義,期限一到就要各奔東西;有時候又長得像在服有期徒刑,好處是合得來會比較接近一般的戀愛體驗,但更多的情況是搭到合不來的人卻分不了手,讓你提前體驗怨偶對看兩相厭的煎熬。這個限期交往的鳥設計某方面有其道理,人們本來就在談各種長長短短的感情,「系統」不過是用一套沒有明說的演算法,配上一個無什麼路用的語音「教練」,事先安排你體驗期限不一的感情關係——換句話說,「系統」是以機器學習的原理,協助人們本來就在進行,只是做得非常沒有效率的試誤過程。

當然囉,你也可以採取另一個看法:「系統」其實壓根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演算法,它只是隨機亂配一通,把人們惡搞到有夠心累之後,他們就會認命地接受下一個端出來的「完美配對」。反正橫豎是要找個人定下來,你只要設法讓他們懷疑人生,他們就會自己合理化眼前的這個選擇,即使這個選擇壓根就不是他們自己選的。如果你問我的看法,我覺得這兩種情況都有:人們有時候是用一種土炮的人工演算法試誤擇偶,有時候是隨便找個人催眠自己就是他或她了,更多時候是先試誤到心累然後隨便找個還可以的人了事。

"Hang the DJ" 的故事中,「系統」最終為男女主角各自安排了所謂的完美配對,但他們決定反抗「系統」,攜手私奔逃出這個楚門的世界,然後發現他們其實是電腦模擬的數位複製人格——他們在現實中的原版才正要開始約會,這套「系統」用數位複製人格做了一千遍的蒙地卡羅模擬,其中 998 次他們最終選擇私奔,從而得出所謂 99.8% 的婚配成功率。所以愛情究竟是魔法還是科學呢?我還沒有答案,不過「談戀愛」這檔事倒是十足的科學,你只要有接觸過一點神經語言規劃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之類的旁門左道,你就知道人們有多麼容易受到一些沒有意義的小伎倆所影響,你要把兩個合不來的人送作堆並不難,你要把兩個合得來的人拆散更容易。我對於那個 99.8% 選擇私奔,真愛終將勝出的信念,抱持著某種接近嗤之以鼻的態度——真愛確實能夠勝出,但人們不知道的是,真愛是可以訂做的。

2 則留言:

  1.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婚配是透過中介或者父母決定。婚禮上可能是第一次見面或者只見過幾次,所以情感是零,經由討生活共同奮鬥慢慢往上加。這一套不見得人人開心,但大部分管用且情感穩固持久。古人都知道以情感為基礎的關係正好沒有基礎可言:羅密歐與朱麗葉、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崔斯坦與伊索德、阿波羅和達芙妮、梁山伯與祝英台…
    現代人恰恰反其道而行,以情感這種波動幅度大過股市的東西決定終身大事,這不叫蠢能叫什麼。
    影視經常描繪這種戀情,正好說明這是特例,故事得戲劇化,提供刺激,異於一般庶民常態的奇聞軼事,是給內分泌失調青少年消費用的。居然很多人給洗腦洗成呆子,都中老年了還吃這一套…若你有點才情,至少還留下才子佳人故事供人憑弔唏噓,偏偏現代人各各平庸到可憎地步,卻還以為自己是寶玉黛玉在那兒演了多少齣鬧劇。唉~我恨現代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唉,別說了,我以前內分泌失調的時候也被騙得團團轉,排毒排了好久,也不知道排乾淨了沒。 =_=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