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3日 星期六

聯合國不一定能夠伸張正義,但口譯員可以——電影《雙面翻譯》 (The Interpreter) (2005)

《雙面翻譯》劇照

在我們認真評論《雙面翻譯》這部片之前,請容我先對 Nicole Kidman 身上那套剪裁俐落的素黑套裝發個廚。噢,那實在是美呆了,我才不在乎她是否是靠肉毒桿菌保養臉蛋哩,我只想問她身上那套是哪一家的手工訂製服。 Givenchy ? Versace ?還是百年不敗 Chanel ?

在對 Nicole Kidman 身上的俐落套裝發廚完之後,接下來請容我對 Nicole 本人發廚。在不知是 Givenchy 還是 Versace 手筆的套裝加持下,她在本片裡扮演一位神祕難測的輕熟女——高冷、沉靜,具有古典的知性美,卻又有帶著那麼點撲朔迷離。她說她不跟你玩文字遊戲,然而她的話裡總是濃縮了過多的意涵,不摻點水很難吞嚥消化;但是說她心機重嘛,那時而徬徨的面容似乎又透著幾許單純。看她戴著好有書卷氣的金屬框眼鏡,吹奏著不知名的非洲短笛,也難怪剛死了跟別的男人跑了的老婆的特勤局幹員,要忍不住興起守護她的衝動。

撇開我個人的發廚點,《雙面翻譯》真正的賣點,在於它是影史上第一部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內部拍攝的電影。把觀眾直接帶進聯合國大會堂,不光是節省搭景預算的考量,而是 Werner Herzog 所謂的「地點的巫毒」 (voodoo of location) ——地點本身就足以自證,再怎麼精美的佈景也無法複製其氛圍。每一個在大會堂現場取景的鏡頭,都足以讓觀眾感受到那個雖不刻意宣示恢宏闊氣,但是海納百川,吞吐天地的空間感,引領人們體察聯合國宏圖遠志的成立初衷。大概也是出於同樣的「地點的巫毒」,讓導演 Sydney Pollack 特地遠赴非洲拍攝開場戲,因為就算你能夠在美國找到一處廢棄足球場,那股陰森詭譎的行刑場氛圍,恐怕也不是搭景搭得出來的。

《雙面翻譯》是一部政治驚悚片。關於政治的部分,它虛構了一個叫做 Matobo 的非洲國家,然而誰都瞧得出這個跟 Matobo 國家公園同名的國家,只差沒有直接插上辛巴威的國旗——它們都有深植當地的白人殖民階級,一場拖沓綿延的獨立內戰,一位變成種族清洗劊子手的「解放者」,以及手持 AK-47 步槍,殺人不眨眼的 12 歲少年兵。但是《雙面翻譯》骨子裡其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希區考克式驚悚劇——知道太多不該知道的事情的女子,突然發現有很多神祕反派跟監,隨時威脅著她的生命安全,而保護她的人卻又對她有著矛盾複雜的心情。於是這部政治驚悚片變成了一鍋四不像的大雜燴,那個硬塞進去「以德報怨」的非洲部落文化設定,怎麼看都像是用來安麗聯合國批准劇組借景拍攝的官宣設定,過審開拍之後就只是聊備一格;然而驚悚片逐步揭露真相的基本架構雖然是有,但仔細想想就會挖出不少劇情漏洞,而且熟知希區考克套路的你,也很難說對於劇情走向感到意外。這是一部怯於探討國際政治,又不是驚悚得很道地的政治驚悚片。

然而很奇妙地是,雖然《雙面翻譯》是這麼一顆結合了蓮蓉跟蛋黃,一口咬下去卻不知道吃的是蓮蓉還是蛋黃的蓮蓉蛋黃酥,但它卻意外地讓人能夠浸淫其中,擱置那些集體創作兜不太起來的鬆散劇情,順順地把整整兩小時的片長看完。它當然有很多可以改進,讓它成為一部更優秀作品的地方,不過它用心呈現出來的製作水準,在這個濫用特效跟後製的年代,讓它具有一種如今愈來愈罕見的沉穩古典感。噢,當然啦,還有 Nicole 那身剪裁俐落的素黑套裝。啊到底是 Givenchy 還是 Versace ?(翻型錄)

(最後修訂日期: 2022.08.11 )

4 則留言:

  1. 修訂前:滿滿Nicole
    修訂後:還是滿滿Nicole
    不過真的沒辦法,這部完全就是Nicole (幸福攤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別這樣說嘛,這讓聯合國秘書長情何以堪。 :-p

      刪除
    2. 突然想到,大開眼戒正準備重新上映,網飛也常駐中,該是敲碗kubrick的時候了嗎?

      刪除
    3. Kubrick 每一部作品都超怪洨難解的啦,點這麼硬的功夫菜是要逼鼠誰? -_- (默默把排程順序往前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