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5日 星期一

姊賣的不是場面或劇情,是腿——電影《史密斯任務》 (Mr. & Mrs. Smith) (2005)

《史密斯任務》劇照

這個故事的男女主角,叫做 John Smith 跟 Jane Smith 。 Smith 是美國最菜市場的姓氏, John 跟 Jane 則是張三李四這種無名氏的代稱。但是這兩位 John Smith 跟 Jane Smith ,可一點都不無名氏,他帥炸了,她辣爆了,他們在第四面牆之外有名極了。如果不是這樣,你我怎麼會在一堆暑期強檔爛片裡頭,偏偏挑出這部消磨時光?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歡樂、熱鬧、豪洨、香豔,找來健美性感的 Angelina Jolie 卯起來放電,讓長年帥氣一哥 Brad Pitt 俏皮賣萌。是呀,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不求深刻細膩的觀影體驗,只圖足供意淫的一晚舒活。

然而很弔詭的,《史密斯任務》的賣點卻正是它的致命傷:它服務觀眾的意識太過強烈,導致它有一種強烈的「做戲」感。 Angelina Jolie 跟 Brad Pitt 都很清楚觀眾想看到的是什麼,他們很敬業地努力把那個樣子演給你看,那卻讓這部電影充斥著一種不是在「演戲」,而是在「做戲」的感覺。他們不是在扮演兩個深藏不露的祕密殺手,而是在大銀幕上 cosplay 祕密殺手的模特兒, pose 擺得十足十,卻一直對著鏡頭擺弄,彷彿不斷在跟你確認「看到沒」、「這樣可以嗎」、「我夠辣 /夠帥吧」;不斷對鏡頭展示的結果,是把觀眾拋出故事時空之外,電影是電影,觀眾是觀眾,兩不相干了。我發現我從頭到尾,沒有一次真心為 Jolie 跟 Pitt 兩人的表演開懷大笑過,倒是有不少含蓄的禮貌性點頭微笑,也許是因為我真的以為,他們在向我確認「這樣還行吧」。

這不是演員的問題。 Angelina Jolie 是個在正常情況下,表現都不會令你失望的好演員,而撇開 Brad Pitt 不是我的菜的個人口味問題,他也曾經在《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或《瞞天過海》 (Ocean's Eleven) 之類的電影裡,證明過他不是個光靠臉蛋的大衛銅雕。我認為要負比較大責任的,是編劇 Simon Kinberg 無意間聽到一對去做婚姻諮商的朋友夫婦,把婚姻描述得既具侵略性又言必稱利,突然覺得把這種性緊張放進動作片裡好像不錯,因此寫出來這個表面上是動作片,骨子裡在探討婚姻關係的劇本。製片公司找來了擅長打造動作片張力的導演 Doug Liman ,配上節奏感掌握精準的 John Powell 譜寫配樂,把這個劇本包裝成一部詼諧熱鬧的動作喜劇,但即使是他們這樣的動作片老江湖,都沒拍出《神鬼認證》 (The Bourne Identity) 的洗鍊感,甚至還出現了吳宇森風格的慢動作砰砰砰。我想好萊塢喜劇片一旦出現了港式動作片風情,什麼賣點都會走味。

於是兩位大明星就在《史密斯任務》這部片裡,假裝自己在飾演還不到七年之癢,就想要殺死對方的怨偶,偶然間發現把摩登廚房炸個稀巴爛,把豪華轎車撞個稀巴爛,把前來滅口的殺手轟個稀巴爛,比任何假掰的婚姻諮詢更能夠有效拯救婚姻,於是他們就這樣幹了⋯⋯但是你有辦法打從心底關心,他們是否能夠挽救那個虛浮的婚姻嗎?這部片太想要展示他們那天神般的美貌體態,太想要讓觀眾享受這般美貌體態互相鬥毆的惡趣味,太想要假裝自己是一齣在動作片的包裝下,別出心裁探討現代婚姻困局的喜劇,但是一直要到戲演了大約四分之三,拼命想要致對方於死地的兩人,筋疲力竭地坐在被他們炸成一團廢墟的家中,終於不再對著第四面牆賣弄風情,轉而開始像他們應該扮演的角色真正開始「交談」時,這故事才總算有了一點血肉,但那份量當然是少得可憐,也已經來不及挽救想要跟戲院座椅分手的觀眾的心了。

我在想啊,也許希區考克在六十多年前的同名作品《諜網情鴛》——據說是他在美國拍攝,唯一一部非常不「希區考克」的喜劇——才是這對史密斯夫婦真正應該要有,歡樂搞笑無負擔的鄉民片。不過片商的邏輯是:只要男夠帥女夠正,劇有多乾觀眾才不在乎呢。看著那賣到翻掉的票房,我想片商是對的,錯的是選錯史密斯夫婦的我。

(最後修訂日期: 2022.07.2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