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

舊瓶裝新酒的戲劇淨化——舞台劇林奕華《西遊記》

林奕華《西遊記》宣傳海報

我是一個偶爾心血來潮,會想要跑個劇場裝文青的人,然而現代劇場始終不投我的緣。我覺得現代劇場最大的通病,在於它們展現當代人的困境相當尖銳犀利,卻往往端不出一個像樣的解方。在文青圈頗負盛名,每次公演就得搶票的香港劇作家林奕華,他的作品也不例外,或者應該說這個問題在他的作品裡格外明顯。這使得我在看戲時固然能夠浸淫其中,走出劇場時卻總是感覺到一股空虛寂寞冷。說好的戲劇淨化呢?(丟節目單)

就舞台呈現而言,《西遊記》是一齣別出機杼,不落俗套的精彩戲劇。在理應要降大幕準備演出的觀眾入場階段,演員直接在舞台上不開麥走位排練,這種玩法還是第一次看到;整齣戲的演出能量拉得很滿,劈哩啪啦劈哩啪啦爆米花似的噴灑台詞,把演員的戲劇細胞壓榨到極限;一首用吼腔重新詮釋的《廣島之戀》,聲嘶力竭的另類表演,博得了全場不由自主的滿堂彩。整場演出的節奏扣得極為緊湊,鮮有冷場,我幾乎沒有感覺到這是一場長達兩百一十分鐘的表演。七點半進劇院,十一點半出來,林奕華對自己的戲以及觀眾的屁股,還真是有信心哪!

把戲劇壓縮到如此極限,是一種雙面刃的操作,畢竟如此長時間壓榨觀眾的心智能量,就連我這種看劇不是圖個放鬆的人,都不一定吃得消。我覺得林奕華倘若不是想要塞進來的素材太多,又捨不得割捨,不然就是認為正是要把素材壓縮到密度如此之高,才能夠達到他想要的戲劇強度。《西遊記》並不是那種沒打算讓觀眾看懂的實驗劇場,節目單上洋洋灑灑歸納出「現代人的十六個問題」,戲劇以非常切合現代人生活情境的形式,把這些問題以能量炸裂的方式呈現。夫妻交換著「我都是為了你好」、「你什麼時候才會長大?」、「你可不可以聽我說話?」,這些耳熟能詳到你說不定前幾天才被人家這樣唸叨過的台詞,你不禁要覺得劇中有如細數現代生活八十一難的「數數」,彷彿是在為各種人際衝突編號歸檔,接下來就該分案探討解方了吧!

這齣劇既然名叫《西遊記》,自然有向原著借鏡之處。這個文本以「人人都愛豬八戒」、「人人都怕孫悟空」、「人人都恨唐三藏」等等提綱挈領的各幕題名,反應現代人貪圖逸樂,怯於挑戰,厭惡他人指指點點的普遍性格。我倒覺得最後一幕與其說「人人都看不見沙悟淨」,不如說「人人都是沙悟淨」更為貼切,因為在這個典範稀缺,英雄絕跡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活得像沙悟淨,活得平庸,活得徬徨,活得沒有存在感。我們也似乎逐漸看出了這齣劇所謂「范特西」 (fantasy) 的真意:每個人的范特西各有千秋,唯一的共通點是「不是這個」,每個人都想要活成另一個模樣,過上另一種人生。 Anyone but me, anywhere but here.

這齣劇花了極大的篇幅,甚至用整整兩幕影射紅得發紫的綜藝節目,處理「想要成名」這個主題。而所謂的成名,不就是「成為另一個人」,成為一個你認為受到這個社會認可吹捧的人,而不是做你自己?林奕華的這齣《西遊記》,犀利地描繪出現代人對於人生想望所構築,虛幻不實的「范特西」,然後就跟現代劇場的通病一樣,沒有然後了。你知道你有問題,他有問題,每個人都有問題,卻不知道該拿自己以及這些問題怎麼辦;教徒上教堂做一番自我告解,中產階級進劇院看一齣自我消遣,然後他們就覺得問題好像不再困擾自己了,出了教堂離開劇院,人生繼續演同一齣。這就是人們舒緩精神困頓的典型方式,而我總想著有沒有更有出息一點的方法。

(最後修訂日期: 2023.10.1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