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3日 星期五

來自丹麥的歡樂恐怖片——電影《醫院風雲》 (Riget) (1994, 1997)

《醫院風雲》劇照

所以這就是 Lars von Trier 流俗的樣子。鬼才流俗還是比一般的俗套精彩,但怎樣都依然有個「俗」字。

《醫院風雲》當初是以迷你影集的形式播出,每週一集。每當最新一集播出時,整個丹麥真的「萬人空巷」,全窩在家裡看,隔天街頭巷尾茶餘飯後都在討論劇情,儼然古代雅典全民看戲,給劇作家不亞於得勝歸來將軍的榮耀。也許 Lars von Trier 安排兩個唐氏症患者串場,扮演古希臘劇場中專門雷人的先知角色,並不是一種偶然。不過從「萬人空巷」這個現象,你就知道這裡頭沒有太深刻的東西。我從沒看過任何深刻的東西,在沒有沖淡稀釋、層層包裝之下,還能夠萬人空巷的。

《醫院風雲》甚至不是一部 Dogme 95 作品。事實上 Lars von Trier 應該是從沒拍過一部完全符合 Dogme 95 的作品(最接近的是《白痴》 (Idioterne) ,但它還是有用配樂),不過《醫院風雲》實在是犯規犯太大,特效多到像是把《急診室的春天》 (ER) 交給 David Lynch 去拍,找上 Hitchcock 改編的驚悚鬼故事,最後再邀請 Luc Besson 用他的豪洨橋段瞎攪和。很多時候 Lars von Trier 甚至連他最正字標記的手持攝影機都捨棄不用了。我從來就不是 Dogme 95 的擁護者,不過我有點好奇他怎麼會願意自打嘴巴到這種程度。

如果你願意忍受那個從電影底片轉錄到電視影帶再轉回來,所產生的橘褐色復古色調,以及把四集或八集串起來放馬拉松的疲勞轟炸的話(我是在戲院裡看的,早上十點半進去,晚上十一點出來。下次要記得帶按摩棒),這部迷你影集有它犬儒的趣味。《醫院風雲》一直以恐怖片著名,不過那些道貌岸然的白色巨塔人士,各種光怪陸離的思維與行徑,才是 Lars von Trier 竭力嘲諷的對象。我們有個自負不已,受了氣就到醫院屋頂大喊「丹麥無賴」的瑞典醫師;他那醉心於巫毒的麻醉師女友,被他放鴿子後氣得拿槍獵殺白老鼠洩憤;無能的科主任有個不精仔,為了求愛去割屍體上的人頭當禮物;他的病理學教授對這種不尊重屍體的行為很火大,但為了要得到十年難得一見的腫瘤肝,不惜把它移植到自己身上;而看似正直的住院醫師則在地下室開起一個醫療物資的黑市,收集大頭們的小辮子以遂其志。由於這些人物全都偏執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他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參考價值不是很高,不過搏君一笑還是很夠用的。

然而這個「搏君一笑」卻是一把雙面刃,因為笑並不是一個很有深度的現象,你笑得非常開心的時候,你就無法非常深入。即使是流俗之作,你還是可以感覺到 Lars von Trier 想要偷渡一些觀點——對於科學與宗教這兩塊許多人死抱不放的神主牌,深深的不以為然——但因為你忙著笑而他忙著逗你笑,這東西就算塞了進來也沒用,反正你也不當它是一回事。無所謂,大家看電視看電影都只是為了爽,只有我不知道在認真什麼。也許 Lars von Trier 自己也不想什麼時候都那麼認真吧,不然他幹嘛答應拍這個?

即使你只是想看個開心,《醫院風雲》依然跟你平常習慣的影視娛樂,有一個不小的差異性。頭兩集都在鋪梗,有點考驗你的耐心跟屁股,但只要你坐得住這兩個小時,接下來的第三第四集就會給你相當的回報:一場以檔案室為場景的舞台劇,讓所有人在這裡擦出讓人內傷的火花,而衛生部長突擊視察「手術室的晨間朝氣」這一段戲,更是讓觀眾爆笑到不行。可惜後面四集有點鳥掉了,只靠新登場的 Udo Kier 撐場面。事實上這時你可以感覺到 Lars von Trier 開始把他真正想要說的東西端上來,但是跟前面的調調無法楔合,所以也只能夠嘩眾取寵地拍個血腥無比的結尾:「你想要怎麼死啊,基督徒?⋯⋯那麼,就以基督的死法吧!」接下來的畫面真的很噁很震撼,但就像我前面說的:那並不是一個很有深度的現象。

(最後修訂日期: 2012.03.3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