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5日 星期日

法式爛笑片的魅力——電影《終極殺陣》 (Taxi) (1998)

《終極殺陣》劇照

標緻 406 ,法國汽車工業的結晶,是一部霹靂化的萬能計程車,無車不超,無燈不闖。法國名導盧貝松,充滿大法蘭西意識,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愛國志士,他以無比的熱情,撰寫劇本,討好不愛動大腦的觀眾。

我還以為法國電影就是楚浮跟高達,原來他們也有砸重金撞爛一堆車,子彈滿天飛打不死任何人這種無厘頭路線。這部片長不到 90 分鐘的小品,卻有相當夠水準的飆車追逐戰;鏡頭的洗練度或許不如《冷血悍將》 (Ronin) 的壓軸戲,不過娛樂性是夠了,比我看過其他幾部連速度感都拍不出來的好萊塢動作片好多了。

雖然飛車追逐是《終極殺陣》(話說這個譯名的邏輯究竟在哪裡?既不終極也沒殺陣,害我一直在等著看誰要翹毛)在視覺感官上,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的糖衣,我卻覺得 Luc Besson 的輕薄劇本,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當然啦,如果《 48 小時》 (48 Hours) 的笑點不是你的菜,你完全可以不用認同我沒關係。

我說這劇本輕薄的原因在於,它壓根不管什麼政治正確的,戴上一副法式偏見的眼鏡,嘲弄所有你不吐槽不爽快的對象:晚娘公務員、呆頭鵝警察、開慢車的笨蛋、看起來都一樣的老韓、以及法國人永遠的全民公敵德國佬。這跟《聖女貞德》 (Joan of Arc) 的情況一樣,並不是因為 Luc Besson 個人對英國人或德國人有什麼意見,而是這本來就是法國人的集體意識,因此你直接訴諸這個情感,就能夠快速有效地產生共鳴。至於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在商業化之下往往一點也不重要。

所以這就是《終極殺陣》的魅力,把德國車法國車,法國警察德國搶匪,德國美女法國辣妹,全丟進一個叫做「偏見」的悶燒鍋裡,燉出來的輕薄喜劇。 Luc Besson 當然不是一個沒有深度的編導,但只要他願意,媚起俗來也可以不落人後。不過就像 Lars von Trier 流俗依然驚世駭俗一樣, Luc Besson 執筆的爛笑片再怎麼放浪,還是比美式爛笑片好看那麼一些些。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我笑過之後,明明覺得沒什麼好講的,還是小小屁上這麼一篇的原因。

(最後修訂日期: 2012.04.0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