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3日 星期五

東酒裝西瓶——我讀《童年末日》 (Childhood's End)

《童年末日》封面

如果說這本被許多人譽為 Arthur C. Clarke 寫得最好的小說,並沒有帶給我那麼震撼的感覺,也許是因為作者寄蛹於科幻外衣下,對人類未來的思索與假想,我不但平常偶爾會想一想,也接觸不少。他想講的事情對我並不是新鮮事,不過對普羅大眾來說,或許根本是聞所未聞吧!所以當我還頗能平心靜氣,看著作者一派淡定地把現在地球上這些亂糟糟的人類送進歷史的塵埃中,我也能想見許多讀者看到卷末,無言以對的悵然感。

這股瀰漫全書的惆悵可以從書名略窺一二。「童年」指的是人類在全知全能的宇宙種族眼中,目前所處的演化階段,那麼「末日」呢?如果沒有外力介入,一般的共識是人類隨時有可能擦槍走火,用熱核戰爭自我毀滅。作者寫這本小說的時代是冷戰正酣的 1953 年,然而時隔都要半個世紀了,這種抱著汽油桶坐在火爐邊的荒謬情勢,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就算人類沒有自取滅亡好了,你覺得資本主義泛地球大帝國拖著所有人一起向下沈淪的日子,就算得上是什麼好日子嗎?我這時候聽起來還真像個社會主義者。

故事在這個人類歷史的節骨眼上,讓挾帶著無可匹敵科技優勢的外星人大駕光臨,像《 ID4 星際終結者》 (Independence Day) 演的那樣瞬間凌空壓制地球各大城市,然後用誰也想不到的方式,不但把人類從自我毀滅的邊緣拯救出來,還消除了地表上的所有無知、貧窮、愚昧、疾病與犯罪,為人類建立一個物質領域不虞匱乏的美麗新世界——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允許人類繼續探索太空。「眾星不是為人類而存在的。」

住天堂的代價

Arthur C. Clarke 在故事前半段丟給讀者思考的課題是:你願意以精神自由做為代價,生活在一個美好到無以復加的烏托邦嗎?這並不只是少數還想上太空的人們被禁足的小眾問題,這些超級優越的外星人以天神降世的姿態,解決地球上各種亂象的同時,也同時產生了一些「副作用」:他們不可思議的科技水平,斷絕了所有理論科學的發展可能;他們神奇的時光放映機,破除了所有宗教的神聖光環;而即使他們絕對不是《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裡的老大哥,他們隨時能夠監視/偷窺任何人類的能力,也讓隱私權形同虛設。

Arthur C. Clarke 對這個現象的預測跟我相去不遠:能夠擺脫這個亂糟糟的年代,自由意志打個折扣算得上什麼。再說我們現在所謂的自由,又算得上什麼真正的自由呢?你可以半夜兩點去公園散步,可是你真的有半夜兩點去公園散步的自由嗎?你可以選擇不要照社會的期待升學就業、結婚生子,但你真的有這種自由嗎?過去的人類沒有選擇生活在體制之外的自由,現在的人類則是自願選擇在體制內生活,結果還不是半斤八兩。在故事裡除了一小撮說什麼也要自己作主,跑去成立一個叫做「新雅典」城邦型社區的人以外,幾乎可以說全體人類都很樂意當個聖君外星種族統治下的順民。我稍微想了一下我會怎麼選擇,我覺得我對於別人要去做順民不會有什麼意見,只是我自己不會想去那麼做。「新雅典」是吧?看來無論是哪個時代,都會有一小撮不喜歡羅馬人的傢伙⋯⋯:-p

故事後半段的發展相當猛爆,直接把「現代智人」 (Homo sapiens sapiens) 送去絕種。誒,這裡有人不知道我們就是現代智人嗎?是的,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絕種了,但是你要不要把這個結局看成一種悲劇呢?起碼 Arthur C. Clarke 並不希望你往這個方向去想,不然他不必讓這個天神降世,代管地球的種族「主宰」,發表他們羨慕人類的心聲:他們跟人類一樣,都是屬於「沒有未來」的種族,然而儘管他們眼下比人類優越不可以道里計,卻已經走入演化的死胡同,而人類卻有轉化成另一種生命型態——看你要稱之為「能源體」或「意識體」但憑君意——的可能性。父母一代也許無人繼承他們的生命形式,子女一代卻以另一種更高階的形式繁衍昌盛,這就是 Clarke 所設想的一種人類未來,或許也可以說是他的一份隱隱約約的企盼吧。

「本書內容不代表作者立場」,葉李華「寫在前面」。我覺得這種「消毒」有點多餘,作品總是代表作者立場,而你只要讀過一些東方哲學,對於超脫凡俗,究竟涅槃這個概念,想必不會感到陌生。 Arthur C. Clarke 的筆觸是科學考究與哲理探討並重,雖然我自己覺得他的科學考究並沒有做得比其他作家格外出色,哲理探討的那一塊又正好是我相對比較熟悉的領域,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我對於他把這兩者揉合在一起,寫出這部相當特別作品的評價。只是就跟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不喜歡羅馬人的傢伙一樣,每個時代也都有對於自己相信的事物非常執著,拒絕任何人來挑戰的傢伙。《童年末日》的結局看似有點讓人類情何以堪,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只是跟科學結合在一起,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點感冒罷了。

(最後修訂日期: 2012.09.19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