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喜歡挖內幕的西方批判型知識份子(或是你試著假裝自己是),你很難抗拒從製作公司 Dreamwork 與童話巨人 Disney 的恩怨情仇切入,來看《史瑞克》這部有點意思的動畫片。片中到處充斥著 Disney 一手打造的童話元素,不過你怎麼看都覺得嘲諷的意味遠高過致敬:被驅逐的落魄狼狽童話人物,似曾相識但錯置得引人發笑的經典台詞,在《花木蘭》 (Mulan) 裡幫一隻龍配音的 Eddie Murphy 這回幫一隻給龍灌迷湯的驢子配音。你當然更不可能錯過那個像極了 Disneyland 的城堡,門口詢問處假仙假怪的樂園主題曲,以及 Shrek 聽完整首歌之後不可置信的囧臉。把故事裡那個身材矮短的壞領主,當成同樣身材矮短的 Dreamwork 大當家 Jeffrey Katzenberg ,對於跟他鬧得不歡而散的高個兒 Disney 執行長 Michael Eisner 的某種人身攻擊,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有點牽強附會了,但那句「一座城堡蓋得這麼大,表示他肯定有什麼補償心理」,又讓你開始懷疑這個人物設定會不會真的是某種自爽用的陰損。這就是為學日益的下場,看個動畫片都滿腦子壞思想。 :-p
我把 Dreamwork 明諷暗婊 Disney 的陰謀論寫在前面,並不是說我們就要用這種角度來看《史瑞克》。事實上你什麼都不知道,進電影院一樣看得很開心,也許還會開心得更純粹一點。不過我發現我之所以會看得很開心,有一部份是因為我跟 Dreamwork 的團隊一樣,並不買 Disney 那套販售童話公式的帳——是啊,去救公主的為什麼不能是個醜八怪,動機為什麼不能自私一點,誰說救公主一定要打龍的,有跳關密碼不打的才是笨蛋。公主也不必然小家碧玉、溫柔可人,美女與小鳥對唱高歌的美好畫面有可能會出差錯,而出差錯之後的補救方式當然更可以將錯就錯下去(這段是我笑到肚子最痛的幾個橋段之一)。其實生活往往就是如此,而童話只是從真實生活裡提煉出來的一種反映,但是你在 Disney 一片和諧,甜得滴出蜜來的樣板童話裡,卻很難看到這一層。「事情才不會這樣咧,誰相信這些鬼話連篇啊?」廁所文學批評家 Shrek 的議論相當精準,不過 Disney 似乎總是把觀眾當成 Farquaad 大人城裡的鄉民,只要下 cue 卡他們就會照著做出反應。 Not me.
Dreamwork 要搞童話裡的後現代,在技術上可一點也不馬虎。那些「非人哉」的人物沒一個稱得上擬真,不過他們臉部表情變化之豐富,真的讓你感覺到栩栩如生;生動活潑又甜美(這當然是 Cameron Diaz 的專屬用詞啦)的配音,更是為角色注入了鮮活的靈魂,尤其是永遠知道如何把機關槍嘴炮控制在使人抓狂邊緣的 Eddie Murphy 。雖然配樂似乎是這部動畫比較薄弱的一環(你能哼出任何一首配樂的旋律嗎?),不過我想觀眾應該都還頗願意忽視這點的,因為你要上哪去找這個名字很嚇人(在德文字典裡查查 Schreck 這個字),卻莫名其妙可愛的食人魔?
不過雖然 Dreamwork 的戲劇手法有搞後現代之嫌,《史瑞克》骨子裡依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傳統動畫片。這點在 Shrek 把公主救出來之後的下半場尤其明顯:嘴硬心軟的 Shrek 如何慢慢接納 Donkey 不請自來的友誼,碎嘴膽怯的 Donkey 如何漸漸發掘出自己都不知道的勇氣, Fiona 一直掛在嘴邊的真愛要如何體現在改變形體的詛咒上,這些傳達正面訊息的內心戲,固然是確保本片老少咸宜,大人看得開心的同時也能拿來哄小孩的編劇方向,但我確實感覺到電影的節奏變慢,笑料濃度也開始變得稀薄,還好始終沒有進入黃色警戒區(低頭看手錶)。
這個(從大人的眼光來看)虎頭蛇尾的戲劇結構,讓《史瑞克》毫不僥倖地成為動畫票房的大贏家,然而當我離開電影院時,還是不禁要揣想:如果這部動畫能夠下定決心,要造反就給它反到底的話,它有沒有機會成為一部更經典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