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完了這部 2016 年最著名的「過譽」作品,就連新海誠本人都很實在地說希望宮崎駿不要看到這部片,「因為他會看出所有缺點」的「神作」,我的第一個感想是:無論是「神作」還是「過譽」,都是其來有自啊!瞧瞧那華麗至極的背景描繪,各種光圈 f22 的星芒與渲染光暈,有如拍攝糸守町形象宣傳片的軌道搖攝鏡頭運動,以及就連村里擴音器也要灑上耀光的唯美燈光班,《你的名字》的每一個影格,幾乎都帶著一股剛好在跨越「不可置信」那條線之前停下來,似有若無的超現實鮮明感。有這麼一個如詩如畫的飛驒祕境,誰會在乎這是個沒書店沒牙科,便利商店九點就關門,想喝咖啡只能投販賣機坐在路邊灌,沒人願意嫁過來的鳥地方?我愛死這鬼地方了,下輩子請讓我投胎到糸守當巫女!
在習慣了新海誠細膩唯美,柔光渲染不用錢的招牌畫風之後,《你的名字》的各種缺點很快地一一浮現——前導劇情結束後急巴巴下的 OP 曲,讓人以為是在看 OVA 的快節奏剪接,動畫拍一整季都足夠的海量資訊在半首歌的長度裡矇混過去,情感鋪陳堆疊到不知道該怎麼引爆就趕快放一首歌催淚,或是乾脆把戲卡掉然後偽裝成吊觀眾胃口(至於種種劇情邏輯上的 bug ,我反而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戲就是要「懸置懷疑」嘛)。很多雷點都跟歌有關,好像我對 RADWIMPS 很有意見似的,不過其實我覺得這個樂團的歌算是好聽的,該振奮時熱鬧滾滾,該抒情時輕盈淡雅;只是我經常會有一種導演在這裡下了 cue ,「觀眾你給我哭起來喔」的感覺,可是我明明情緒就還沒到點,幾次之後竟然開始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對不起喔誠哥,這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年羈絆絕世之戀我竟然無動於衷,我真是個無血無目屎的假掰鬼,沒有秒速五公分落淚實在是對不起社會大眾啊!(鞠躬道歉)
但是儘管我能夠充分理解新海誠所謂「會被宮崎駿看出的所有缺點」,是怎麼讓我對於這個作品,始終保持著一個若即若離,不冷不熱的微溫距離,但我也很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內心,有一塊擱置已久的地方,隱隱約約地被牽動著。是那個酷似《黑洞頻率》 (Frequency) 極光蒼穹所造成的時空交錯量子宇宙,令人揪心於宿命的安排?是那個與《王牌冤家》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記憶淡去設定,給人留下深情難以留存的悵然?是那個跟《跳越時空的情書》 (The Lake House) 酷似的意外轉折,讓人喟嘆生死有命的無常?還是那個類似作品多不勝數的交換靈魂老梗,以及老梗中的老梗,萬年永不褪流行的男女情愛?
當然我們也有比較社會學的文青式解讀,可以把《你的名字》視為日本社會在後 311 時代,一直在尋找的一股治癒系力量,或是把糸守與東京生活的鮮明對比(當然都是經過相當程度美化,「想像中的」恬淡與繁華),視為傳統與現代價值的激盪與辯證。不過我並不認為三葉手中飛舞的組紐編織,牽引纏結的是這麼宏觀的春秋大義——《你的名字》從皮到骨,始終是一個「尋覓」的故事,無論是開場第一分鐘就破題的「我似乎總是在尋覓著什麼,似乎總是在尋覓著某人」,還是瀧在那令人胃痛的電車上,翻看英文例句字卡寫的「 I am looking for my counterpart 」,渾然不覺他的「另一半」就在眼前,羞澀不已地想要跟他搭話。
然而我們聽過的男歡女愛故事多不勝數,《你的名字》打動我們的,好像又不只是宿命的愛情那麼單純。瀧與三葉在故事中焦急尋覓的,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從瀧跟三葉靈魂交換之後,他們各自做了些什麼事情窺見一二(不,我說的不是瀧每次靈魂交換必定先揉胸揉到爽,也不是三葉把瀧的打工錢全部換成甜點吃光,雖然你想到的一定都是這個 XD )。瀧扮演的三葉,對於在她背後竊竊私語的同學,霸氣踢桌表達不滿,在籃球場上豪放地不穿胸罩上籃,帥氣的姿態甚至拿到女生的情書,真是太 man 啦這個可愛少女;三葉扮演的瀧則是發揮超高的女子力,贏得他暗戀已久卻不敢行動的奧寺前輩歡心,幫他約到第一次約會,這個很弱的少男竟然也有細膩的一面。
我們發現他們原本的生命都有各自的匱乏。從小就欠缺父親角色的三葉,似乎跟著少了一份陽性的自主能量,只能遷就鄉下世界觀的限制,壓抑地屈從於巫女傳統的掌控;生活中似乎也沒有母親角色的瀧,則是欠缺陰性的調和能力,暴躁易怒卻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感,無法與心儀的對象發展更親密的關係。三葉那句「我受夠這鬼地方了!下輩子請讓我投胎到東京當帥哥!」,表達的正是對於自己生命現況的不滿,想要有所突破的企盼;瀧雖然沒有像三葉那樣大聲嚷嚷(也許這隱約意味著三葉才是這個故事真正的第一主角),但他同樣有一份生命的不圓滿需要被填補,起初化約在對於輕熟女奧寺的戀愛憧憬,後來不知不覺地轉移到擅自幫他安排人生的三葉身上。「你以前應該有點喜歡我,對吧?但是現在,你有其他喜歡的人了。」
但是我們既不會指責瀧是個變心的花心男,也不會嘲笑他喜歡上一個都還沒見過一面的「網友」,因為我們覺得他「找到了」⋯⋯所以他找到了什麼?不就是榮格稱之為 anima 以及 animus ,我們平常沒那麼講究地稱為「另一半」或「靈魂伴侶」的存在嗎?如果不是這種超越一般愛情的存在,我們又怎麼能夠接受他們在末日倒數時刻,四處奔波的當下,念茲在茲的竟然是那個「重要的人,不能忘記的人,不想忘記的人」,到底叫什麼名字?世界毀滅在即,滿腦子想的卻是情郎妹子,任誰都會覺得太扯;但是倘若你追求的是內心生命的完滿,那麼誰又能說這不是比外在世界更值得追尋的價值?
就這個層面而言,《你的名字》與其說是一部愛情電影,它訴求的東西實則更深刻,比較接近於婚姻的本質。「婚姻」這個概念在《你的名字》裡被埋藏得很隱晦,但又不時映現在觀眾以及男女主角的眼前——奧寺左手無名指上的婚戒,討論要選擇什麼婚禮形式的三葉死黨,以及三葉的父母親那個匆匆被一筆帶過,但裡頭不知道蘊藏了多少曲折情事的過往。「總有一天,你也要得到幸福唷!」這個被包裹在「婚姻」裡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呢?是生兒育女的世代傳承?還是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宿命戀愛?
這是絕大多數的人們看待婚姻的兩派觀點,但我覺得它們都有各自的盲點。有一派人認為結婚就是為了養育小孩,那麼等到小孩長大離家之後,他們的婚姻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因為這個婚姻是透過小孩的關係建立起來的,而不是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另一派人認為結婚是為了永遠相愛,但那也沒有比較好,因為所有的戀愛都會因為失望而結束,然後你很快就會想要離婚,去愛上另一個適婚對象,跑去跟他/她結婚。婚姻有養育小孩的功能,但婚姻不應該綁定在養育小孩這件事上頭;婚姻跟愛情也不是同一回事,事實上婚姻跟愛情一點關係也沒有。
那麼婚姻到底是什麼?我覺得那個貫串整個故事的「緣結」(結び)概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一直以為自己就只是這樣在世上存在著,直到有一天你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了自己始終欠缺的那一部分,然後興起了尋覓的念頭。婚姻就是要幫助你找到你的瀧或三葉,那個能夠讓你的生命更圓滿的互補對象,然後透過心靈上的契合,在生活中體現更完整的自己。
《你的名字》在尋覓的,從來就不是另一個人的名字,而是自己不知失落在何處的某一塊。唯有如此,你才能體會到在兩人好不容易相遇的逢魔之時,明明讓對方記住那個「說什麼也不能忘記」的名字是何等要緊,瀧在三葉的掌心寫下的卻是「我喜歡你」——那既不是臭男生粗枝大葉的傻裡傻氣,也不是什麼勾魂奪心的撩妹技巧,而是當你真正遇見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另一半」時,那份就算毀滅世界的彗星即將墜落,說什麼也非得要表達出來的心靈悸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