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股神言者諄諄,投資人聽者藐藐——我讀《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 for Corporate America)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封面 「你不會投資?那你有想過讓巴菲特幫你投資嗎?」這句出現頻率莫名高的 YouTube 跳出廣告詞,撇開它意圖讓你訂閱 YouTube Premium (而不是那個下廣告的頻道)的煩人感,說得倒也有幾分道理:與其那麼努力想要仿效巴菲特,入股波克夏讓巴菲特幫你等比例賺錢,不是更省事?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堅持想要自己學習巴菲特操作的人:與其在財經類書架上那些汗牛充棟,濫芋充數更是所在多有的「巴菲特投資術」書籍裡淘寶,聽聽巴菲特本人怎麼說,不是更直接?但是巴菲特自己是不寫書的,有的就是他一年一度寫給股東的公開信,於是就有人把數十年來他寫的信編纂成冊,成為市面上唯一算是由巴菲特本人「親筆」撰寫的著作。

就如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Poor Charlie's Almanack) 與其說是投資理財經典,它更接近於一本「人生防呆手冊」,《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也沒有打算直接教你要怎麼投資,而是像這本書的副標題提示的,主要著重於他理想中應該要有的公司治理文化。在貫串本書主題的檞子〈事業主相關經營原則〉裡,他很明確地羅列一間值得股東投資的公司——自然也就是他跟蒙格經營波克夏的方式——應該具備哪些特色與原則:股東是一種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而不是一張隨時可以賣掉換錢的紙),經營者要把大多數的身家投資在公司上,然後務實地透過投資優質企業,提高公司的內在價值(而不是會計價值),再把公司事務如實回報給股東知情。舉債、併購、發行股票,這些可以提高報酬,但是很多時候會損及股東權益的財務活動,只有在能夠得到與代價至少同等的商業價值時,才可以去進行,而且態度一定要保守。公司經理人有很多以業務之便自肥的機會,這需要一個健全的董事會來把關,設計出一套不會讓他們產生道德危機,從股東的荷包裡掏錢的獎勵制度——這一切在波克夏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然而在整個企業界裡卻是鳳毛麟角。

當然啦,對於大多數人最關切的「投資術」,這本書也有專章探討,只是完全沒有大家想要挖到的評價公式或判斷標準,而是反覆強調幾條至關重要,但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投資原則。投資不要複雜化,只要有一套行得通的評估收益方式就可以了;如果你對某個資產的評估收益沒有把握,就把它忘了,然後去考慮其他標的,不需要證明自己什麼都知道。明年的經濟形勢跟股市表現,對你的投資決定毫無意義;浪費時間形成自己的總體觀點,或是去了解別人的總體觀點,是很危險的事,因為這可能會導致你無法看清真正重要的事實。你只需要考慮資產能夠產生什麼就好,如果你著眼於它未來的價格變化,你其實是在投機;投機既不犯法也沒有不道德,但這個世界上有誰能夠持續投機成功呢,更何況投機其實也沒有太多油水。你只要有走過跟他這些建議背道而馳的路,你就會明白這些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但只要說這話的人不是巴菲特,人們都會覺得這些是幹話。(聳肩)

除了巴菲特自己最關心的「公司治理」,以及讀者最想知道的「投資原理」以外,巴菲特當然總也有在股東信裡,聊到一些比較具體的投資面向,而他說起這些你聽別人說過的事情,就是有種一語道破的犀利感。他提到投資標的類別,那些人們在恐慌時最愛的現金跟黃金,為什麼不但投資績效長期來說很差,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實也不怎麼安全(答案是兩個關鍵字:通貨膨脹跟老鼠會)。關於那些個讓許多人一夕致富,但是到最後幾乎總是讓更多人一夕破產的衍生性金融工具,他也一針見血地點出它們的種種問題,以及為什麼你再怎麼清楚那些問題也難以防範(答案只有一個關鍵字:自肥的人性)。至於投資人普遍不甚在意,但實際上影響投資盈餘甚巨的交易費用,巴菲特更是用一個寓言體的假設性故事,說明全體投資人的盈餘,是怎麼被一群能言善道的經紀商、經理人、投資顧問,以及換湯不換藥但吃人更不吐骨頭的對沖基金,剝削掉一大半原本屬於你的獲利。這些投資路上的各式地雷,他都標示得清楚明瞭,但人們依舊踩得樂此不疲。

雖然巴菲特並不是以「教你讀財報」的投資老師姿態見長,這本書還是有兩個章節,在講投資評價與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他提到無論是盈餘、商譽還是企業價值,會計上的項目跟經濟上的實際意義,可以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因素經常造成波克夏的價值被低估(原因在於他們在做決策時,總是要裡子勝於面子),卻成為許多公司在會計上大動手腳,引導人們高估其價值的「創意空間」。看完這些相關章節雖然絕對無法讓你懂得如何看穿財報裡的煙幕彈,但至少你對於哪裡可能藏著地雷會開始有點概念,不再那麼容易被那些會計詐術牽著鼻子走。

這本幫你省下閱讀數十年份波克夏股東信的功夫的書,最後以一段暮鼓晨鐘的話語作結:五十年前,沒有人能夠預見越戰泥淖、薪資管制、石油危機、總統辭職、蘇聯解體、九一一恐怖攻擊、次貸風暴、道瓊指數一天暴跌超過 20% 、美國國庫券殖利率在十幾個百分點的區間內波動,但這些轟動一時的重大事件,卻絲毫沒能動搖投資的基本原則——以合理的價格收購優質企業。比起那句早就被投資人說到爛,但他們絕大多數事到臨頭都做不到的「別人恐懼我貪婪」,我更喜歡下面這句講得更透徹的「換句話說」:恐懼是追逐潮流之輩的敵人,卻是基本面信徒的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