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和風醬照燒德國烤豬腳——我讀《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

《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封面 「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句耳熟能詳,幾乎是每個童話故事殊途同歸的定番結語,我好像一秒鐘也沒有相信過。這不是說我格外犬儒或是欠缺童心(雖然我確實是 ^_- ),只是即使是在我什麼都不懂的小時候,我也總覺得那些個童話故事好像哪裡怪怪的,有一股說不上來的彆扭。

童話故事裡的每個壞人都無來由地邪惡,可我不知道他們憑什麼認為自己可以壞得如此肆無忌憚;每個好人都無條件地善良,可我不明白她們怎麼會覺得自己應該鄉愿到地老天荒。等到神仙教母之類的角色登場賞善罰惡,我同樣搞不懂祂們既然如此神通廣大,怎麼拖到現在才出場端正視聽,難道說她們是瓊瑤小說讀太多,非得要到倒數第二集才願意把女主角從火坑裡救出來?我們從小讀到的童話故事,充斥著這種不知所云的鋪排與邏輯,我每次聽完幾乎總是愣在那裡,摸不清這些故事到底是想要我們去扮演那些個可憐蟲呢,還是要我們別當那些個可憐蟲。

這些童話故事會那麼彆扭的原因很簡單——它們都是被和諧過的版本。任何有價值的故事,都必須反映人性或社會的某些問題,但它們並不一定有提供解方;而當人們覺得他們解決不了那些故事提出的問題時,他們就會回過頭來解決提出那些問題的故事,也就是把那些人性普遍的陰暗面,以及不堪面對的時代現象,通通從故事裡抹除。白雪公主其實是個綠茶婊?把她改寫成傻白甜不就得了。那些個白馬王子都是為了肉慾而來?那就把他們通通改寫成騎士般的工具人。生母對於女兒戀父情結的厭惡,以及生父對於女兒的亂倫欲求,太過令人難為情?簡單,把生母全部改成繼母,然後把父親寫成一個毫無性格的角色,搞定。於是這些故事就變得非常安全,但也因此變得毫無價值。你不能期待一把沒有任何刀刃的安全剪刀,能夠剪得斷任何東西。

《格林童話》就是這麼一部屢經刪修,面目全非的故事集。它原本是包裝成童話的限制級成人故事,裡頭充斥著傲慢、貪婪、色慾、嫉妒、憤怒、欺騙的背德人性,以及它們反映於中世紀歐洲社會的虛飾、亂倫、戀屍、嗜殺、背叛等等病態現象。但是如此粗暴地直指人心,讀起來實在是令人不太舒服——真相總是令人不太舒服——因此在輿論影響之下,再版的《格林童話》就逐漸往和諧的方向進行刪修,最終就成了今日你我所見這副闔家歡樂,但似乎不是發生在地球上的樣貌。

對於粉飾太平向來十分感冒的我,對於原汁原味的《格林童話》,自然有一定的興趣,因此一看到這本號稱挖掘出「初版」《格林童話》的話題之作,沒什麼猶豫地就揣著第一冊回家。但是這本「真的很恐怖的格林童話」,並不是老老實實還原當年的初版《格林童話》,而是筆名「桐生操」的兩位作者,參考各家學者的不同分析之後,用新的筆法撰寫更為生動的情節,某種有限度的二創改編作品。這件事她們跟出版社都故意交代得模擬兩可,有點賊頭地誘導讀者誤以為這是真正的初版《格林童話》,應該是有騙到不少原本不會有的銷售量。我就是這樣上當的啊,點水餃端餛飩出來然後說反正都是皮包餡,就算我不排斥餛飩也不可以這樣吧? ^o)

一旦你了解到這本《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有相當程度的作者腦補成分,在這些個下日耳曼尼亞森林風情濃厚的德國童話故事裡,上演的卻是帶有各種日劇既視感的人設與情節,似乎就不是什麼令人費解的怪事了。文學反映時代問題天經地義,日本女生作家想要在作品中暗喻日本當代社會不正常的性愛與暴力氾濫,我覺得沒毛病;但是她們拿文化傳統風馬牛不相及的格林童話來加油添醋,卻給我一種吃的明明是德國烤豬腳,一口咬下去卻是和風照燒醬的違和感。

無論你對於和風醬照燒德國烤豬腳的觀感如何,《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每篇故事的後面,都有附上一段時代背景補充與文學批評考據,對於理解故事意涵不無小補,也許是這本書含金量最高的地方。但即便如此,我也不是很喜歡那個凡事都往性變態扯過去的精神分析路數——你手上若有把槌子,看什麼都像根釘子,而在佛洛伊德的徒子徒孫眼中,什麼都是陽具跟陰道。那裡頭有某種真實,但也只是一種既偏執又片面的真實,那樣的理解無助於你超脫我小時候唯一聽完很有感,「王子與公主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小美人魚》愛情困境⋯⋯等等,那好像是安徒生童話呴? :-p

2 則留言:

  1. "佛洛伊德的徒子徒孫眼中,什麼都是陽具跟陰道"…嘖嘖,你真的很會~
    這是二創,也可能是早期標題黨例子之一。作者大可自己寫表面裝可愛,裏子又黑又色的故事,但他偏要借屍還魂,吃古人豆腐,真是叫人頭疼。當然他不是孤例,借篇名,借角色(然後亂寫),什麼都能借,要是這麼懶惰,連寫作都可免了,何必動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也挺懶惰的,都拿別人的東西來做文章。 :-p

      沒講清楚這點比較糟糕,但如今這個全民皆小編的時代,標題黨也成為顯學了。該說她們先知先覺嗎?(茶)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