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人生也總是起飛在匪夷所思——我讀《反脆弱》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反脆弱》封面 雖然讓 Nassim Taleb 一戰成名,即使不讀書的人都「好像有聽說過這個人」的,是《黑天鵝效應》 (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這本被各種報章媒體引述到爛的書,但是 Taleb 自己倒是開宗明義地說:這本《反脆弱》才是最主要的一本書,《黑天鵝效應》比較像是這本書的補充讀物和理論論述。怎麼說呢?《黑天鵝效應》大費周章地旁徵博引,說到底也不過就是要說服讀者,你很有可能是隻被養得肥嘟嘟的火雞,直到感恩節之前的某一天,才發現世界根本不是你以為的那般美好。但是 Taleb 最關心的,畢竟是那個順理成章,但很多人從來不去想的問題:我們要怎麼樣才能不當那隻火雞?《反脆弱》就是他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倘若你已經能接受黑天鵝的觀念,直接拜讀本書也未嘗不可;不過我的建議是,兩部橫豎都是大部頭,我看還是按照順序來吧。思想教育若是不扎實,信道不篤的半瓶水,到了緊要關頭往往經不起考驗。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從《黑天鵝效應》順讀到這本《反脆弱》,作者自然還是有溫故而知新,略為歸納前一本著作的脆弱理論。由於這並非《反脆弱》的主軸,這些內容是放在中後段的篇幅,不過讀者還是可以藉此把觀念釐清得更為明晰,清楚地了解到脆弱性的根本源頭是什麼:某樣東西(認知、觀念、理論)跟它的函數(現實狀況),並不是可以混為一談的東西,它們之間有可能會存在著你想得到的跟想不到的任何關係。所以即使你正確預測到某樣東西(比方說波灣戰爭爆發),但你以為理應產生的函數結果(油價飆升)卻不一定會發生,甚至有可能恰恰相反(油價暴跌)。

Taleb 也是在這些篇幅,大大抨擊了他所謂的「脆弱推手」,裡頭不乏大名鼎鼎,經常受到《經濟學人》、《天下雜誌》,還有陳文茜推崇備至的經濟學家、媒體作家,以及公共政策制定者。在作者眼中,這些脆弱推手都是一群操著滿口術語跟方程式,「教鳥兒如何飛」的高手,然後看到鳥兒果然飛了起來之後,衝回研究室開始寫書發文,說鳥兒聽進了他們的話所以飛了起來,鳥類學系從此成為鳥兒會飛不可或缺的學術指導單位,不斷領取政府的研究補助。倘若這只是他們混口飯吃的把戲也就罷了,要命的是他們會用這自以為是的天真理性,編織出錯誤的因果關係,誤把雜訊當作資訊,做出適得其反的干預;而相信他們天縱英明大有為的我們,就被引導不斷去獲取一些小利益,誤以為這樣做萬無一失,最後卻釀成無可挽救的大災難,大家都成了火雞。

你並不需要在他們之間選邊站(站在「脆弱推手」那邊肯定是舒服得多,不過我比較偏向 Taleb 這隻「反火雞」。我一直都覺得那些個主流知識份子的論述裡頭,有個說不出來的怪味,但是在 Taleb 點出來之前就是說不出來),也能夠掌握並且欣賞 Taleb 的核心主張:這個世界上多的是會被波動、壓力跟隨機性損傷的脆弱事物,而我們以為脆弱的反義詞,是不為所傷、無動於衷的強固性,但是按照定義來說,與脆弱真正相反的,應該是碰上波動、壓力與隨機性,非但不會受到損傷,反而因此受益的事物——就如同那句寫在中文版書衣上的諺語,「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反脆弱》這本書說的,當然比那句老話要來得多一些。作者以毒物興奮效應以及最大肌力鍛鍊為例,先介紹原始的反脆弱性,也就是有計畫地讓自己受到少量的傷害,復原之後就會過度補償,培養出比原本再多一點的耐毒性或肌力。這些都是備餘的概念,你用某種方法產生更多容量,以忍受額外的壓力因子;而你只要有足夠的備餘,就不需要精準地預測會發生什麼事,因為無論發生什麼狀況,你都能夠應付。由於這些備餘很多時候,都是由輕度的壓力造成的,因此容許一定程度的混亂,就能起到類似小規模地震跟野火一樣的效果,可以釋放掉危險的能量,不讓它們累積太多,從而產生更多的備餘。但倘若我們用某種方式,把這些因子抑制甚至消除,反而會把這些事物推向脆弱——那偏偏就是人們以「現代化」之名,系統化地把一切隨機性消除在做的事,而且還幹得興高采烈,因為一切都會因此顯得欣欣向榮,直到爆炸的那一天。所有那些被搞到「大到不能倒」的東西,都是徹底崩壞的源頭。

了解到反脆弱性的基本原理之後,我們就可以著手打造反脆弱性,這可以用「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這句老話,拆分成兩部分去思考。首先要做到的是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都能夠存活下來,也就是確保任何你無法接受的結果,發生的機率為零。黑天鵝既無法計算,也無法預測,但是脆弱性卻不然;判斷某樣事物是否脆弱,遠比預測發生某件可能會傷害它的事情,要來得容易得多。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應該要避免當個領死薪水的上班族,而是要從事類似工匠之類,有相當程度自營成分的工作,因為上班族的所得看似穩定,但只要一被裁員就立刻歸零,而且你幾乎對此束手無策;相較之下,自營業者的所得雖然不穩定,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必須不斷設法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以適應工作環境的改變,因此他們面對所得歸零的事件,反而具有相當程度的反脆弱性。 Taleb 一語道破這個貌似違反直覺的思維,裡頭所隱含人生最大的錯覺:人們總認為隨機性就是風險,並以誤以為只要消除隨機性就能消除風險,殊不知真正的風險總是隱藏在你沒消除掉的隨機性裡,而能夠讓你承受那種風險的東西,恰恰就是被你消除掉的隨機性。

一旦你確保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夠若無其事地存活下來之後,你就可以進一步設計自己具備真正的反脆弱性,也就是從波動與隨機性中獲益。 Taleb 用「槓鈴策略」這個傳神的比喻,來說明反脆弱的實務作法:與其把一切都壓在「中庸之道」,平常時候獲得令人既滿意又安心的中等收益,然後在碰上黑天鵝事件時跟著大家一起炸開,還不如在某些領域以極為安全的方式運作(以取得面對黑天鵝的強固性),同時在其他領域承擔很多小風險(以便在黑天鵝出現時獲益)。這種在槓鈴的一頭極度保守,另一頭極度冒險的解決方案,幾乎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各種層面:把絕大多數的錢放在幾乎安全無虞的定存,同時拿一點點賠光也無所謂的錢去買特斯拉的股票;白天當個公務員保障收入,下了班就可以專心寫作暢所欲言;找個很會烤麵包的會計師結婚,然後偶爾在夜店裡跟偶然邂逅的地下樂團主唱尋歡作樂。最後這個操作我怎麼就沒想到呢?(逃)

做選擇權交易出身的 Taleb ,直言不諱這個槓鈴策略的本質,就是一種選擇權的概念:你用很便宜的價格,購買讓自己有權利無義務,別人有義務無權利的選擇權。於是你的下檔損失有限,上檔利益(理論上)卻沒有限制,而只要你擁有這種優勢,就不需要每次都精準地做對事情,因為只要偶爾做對了一次,報酬就足以彌補先前購買所有你沒用上的選擇權成本,甚至反過來讓你大賺一筆。一旦你理解到這個選擇權的不對稱性有何功效,你不見得會立刻打開證券戶頭網頁,下單敲進一堆深度價外選擇權(因為金融市場的選擇權往往太貴),但你同樣會在生活中的各種層面,開始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你會開始覺得房子以租代買真是個好主意,因為房價大漲時租金水準相對不會漲太多,你買不起但還是租得起;而一旦市場租金水準因為某些原因大跌時,你永遠都可以輕易換到租金更為低廉的選擇,甚至保有改租為買的彈性。你也會開始懂得欣賞指數化投資的美好,因為「什麼股票都多少買一點」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就是一種內建槓鈴的投資策略,它確保你不會完全錯過下一檔特斯拉。你甚至會開始沒那麼在乎有多少人給你的貼文按讚,因為少數人「十分」喜歡你帶來的益處,通常遠超過很多人覺得你還「不錯」;至於有多少人不喜歡你則不怎麼重要,因為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世界上並沒有跟「買你的書」相反的事物存在。我突然對我「比不上一支廢片」的點閱數釋懷了,即使是一種錯覺都好。 :-p

關於反脆弱最重要的觀念,說到這裡也八九不離十了,不過即使作者還是一貫地東拉西扯,本書各章節又(刻意地)編輯得鬆散獨立,我還是強烈建議看到大部頭不會心生畏懼的讀者(作者變本加厲,本書中譯本重達將近 900 公克),自己花些工夫拜讀至少一遍。有很多與反脆弱的概念有關,但是沒那麼核心的論述,不見得就不會對你的人生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比方說作者就從反脆弱的立場,重新詮釋了為什麼你應該要信奉「新不如舊」——時間是最終極的波動與隨機性來源,歷久不衰的事物必定具有某種反脆弱性,脆弱的事物則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流中;然而在這個喜新厭舊的「嗜新症」年代,多的是還沒有經過時間洗禮,眼下給你一丁點好處,轉過頭可能就要你命的玩意。作者也提醒你整個系統的反脆弱性,往往是以個體的脆弱性作為代價,所以雖然每次船難都讓我們有機會改善系統,使得日後的航行更為安全,但你最好是想個辦法別讓自己搭上鐵達尼號,成為促進郵輪安全的犧牲者——「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這句話的另一面,往往是「殺死我的,使別人更強大」。至於那些專門殺死別人使自己更強大,享盡上檔利益的同時,把下檔風險丟給你承擔的傢伙——官僚、銀行家、分析師、執行長、學棍——就留待 Taleb 下一部著作《不對稱陷阱》 (Skin in the Game) 口誅筆伐了。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但我現在有很多槓鈴要去組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