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劍伍》是大宇的 DOMO 小組,一次野心很大的冒險嘗試,可惜我通關之後覺得並不成功。先說我玩的是 V1.03 更新版,除了寥寥可數幾次閃退之外,並沒有被據說糟糕透頂的操作性給雷到,遊戲評價並沒有受到操作體驗的負面影響。這樣都沒辦法給個好評,我也很遺憾,畢竟這是軒轅劍吶。(菸)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 (Know thyself)
《軒轅劍伍》是大宇的 DOMO 小組,一次野心很大的冒險嘗試,可惜我通關之後覺得並不成功。先說我玩的是 V1.03 更新版,除了寥寥可數幾次閃退之外,並沒有被據說糟糕透頂的操作性給雷到,遊戲評價並沒有受到操作體驗的負面影響。這樣都沒辦法給個好評,我也很遺憾,畢竟這是軒轅劍吶。(菸)
我家族裡最近有人想換房,不時會把她看上的物件傳過來,要我給點意見。可我發現我很難給她什麼意見,因為她把所有的條件都想好了:我要區域精華生活圈,新房子,夠大間,裝潢美,近車站,學區佳,有車位,管理好,公設全,然後用一個比實價登錄低很多的骨折價賣給我。她的願望清單看似落落長,其實距離實現並沒有那麼遙遠,只要把最後一個條件拿掉就好了——俗話說便宜治百病,其實錢多也可以唷!但那偏偏就是她最最在意,萬難妥協的點。台灣人嘛。
雖然我是因為幾首旋律很抓耳的 ACG 歌曲,認識 Aimer 這位日本歌手的,可與其說 Aimer 是什麼新一代動漫歌姬,我更覺得她是頻率獨特的療癒系歌手。沒錯,療癒系。無論是澤野弘之幫她操刀,飄逸著濃濃進巨味的《機動戰士鋼彈UC》主題曲〈 RE:I AM 〉跟〈 StarRingChild 〉,為遊戲改編動畫的《尼爾:自動人形Ver1.1a》(ニーア オートマタ Ver1.1a)獻唱,搖滾曲式挾帶著史詩氣息歌詞的〈 escalate 〉,抑或搭上當紅出圈作品,讓她一舉紅出宅宅同溫層的《鬼滅之刃 遊郭篇》 OP 〈殘響散歌〉跟 ED 〈朝が来る〉,你可能會用熱血啦激燃啦澎湃啦悲壯啦,這些動漫歌曲帶給人們的一種既定印象,來形容 Aimer 這些 ACG 合作曲的調性。療癒?以一個年輕時崇拜 Avril Lavigne ,以椎名林檎跟宇多田光作為模仿對象的歌手來說,療癒是一個看似跟她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概念。
在華倫·巴菲特成為眾所周知的華倫·巴菲特之前,他與最早委託他代為投資的幾名親友,在成立合夥事業之前吃了一頓飯。他拿出了一份合夥協議,裡面列舉出他代為投資的基本原則,並且說這就是他的投資理念。他大略提到了下列幾點:
資本累積,大盤基準,長期績效,不做預測,價值至上,安全邊際,分散投資,利益衝突⋯⋯所有關於委託投資,甚至是投資本身最重要的幾件事,在這份短短的合夥協議裡,幾乎都被巴菲特說完了。那一年是 1956 年,倘若你在那一年把錢交給巴菲特,讓他幫你代操十年,然後隨著他把資金轉移到由他入主的波克夏,到今年 2025 年,這 70 年你會得到 37,856,400% 的總報酬率——不要懷疑,我的千分位逗號沒有打錯。如果這一串數字已經讓你喪失數感的話,這麼說吧: 70 年前你交給巴菲特一萬元不要動, 70 年後他會還你 38 億元。
成為億萬富翁,就是這麼輕鬆,只要你找對值得信任的人。(茶)
大名鼎鼎的《泰伯倫之日》,是開創即時戰略 RTS 這個遊戲次類型的代表作《終極動員令》,時隔四年的正宗續作。在技術日新月異的電玩遊戲界,四年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然而除了單位圖像做得比較精細些,號碼編隊與集結點設置的設計對玩家友善多了,尋路引擎也比較不會造成部隊撞牆卡點以外,《泰伯倫之日》並沒有給玩家那種遊戲迭代的驚嘆感,反而感覺跟前作有諸多雷同之處。玩家仍舊要忍受二流科幻片粗糙鬆散的世界觀設定,以及B級片演員令人尷尬指數飆高的過場動畫;關卡設計依然單調且制式,偶爾要你營救或摧毀特定目標的任務,通常都自帶一個你必須經由反覆試誤才知道該怎麼玩,沒有彈性的特定流程,設計的痕跡太過斧鑿;大多數時候則是傳統的「不留活口」任務目標,於是你在拆光敵軍基地之後,往往得還得花上五分鐘,把整張地圖翻個底朝天,就只是為了把最後那名躲在樹林裡,也不知道出來送頭下去領五百的該死步兵,找出來碾成肉泥——然後在你覺得這總該過關了吧的時候,發現你無意間觸發了機制不明,遊戲多次更改設計所留下的惡性 bug ,你得要重打這一關。(摔滑鼠)
這部電影的主演有阿部寬跟夏川結衣。桑野跟夏美結婚之後,原來會是這個樣子啊!(大誤)
好吧不鬧了,這部家庭倫理電影跟《熟男不結婚》(結婚できない男),調性可謂南轅北轍,看了很難心情好。一家人每年總要齊聚一堂,悼念見義勇為,不幸溺斃的大兒子;死人自始至終從未出鏡,但他猶如一個幽靈般,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上。當醫生的父親始終惦記著大兒子的優秀,並且在小兒子甚至他還未成年的繼子身上,尋求那份克紹箕裘的殘夢。看似溫和柔順若無其事的母親,其實是最過不去的那個人,堅持每年忌日要把所有人叫來,跟她一起沉溺在大兒子雖死猶生的緬懷中不能自拔。老是被擺上天秤跟哥哥比較的小兒子,不是不想跟老爸搞好關係,但他這輩子都是被老爸貶抑拒斥的感受,久了只剩下相視不語的無盡尷尬。小兒子娶了一個帶著拖油瓶的寡婦,家裡人對他們客氣長存但生份見外,還得到了「娶個離婚的都比寡婦好,起碼離婚的是自己選擇離開丈夫的」,這種情何以堪但又真切無比的評語。然後對於那個每年都被叫來參加追思會的「害死純平的廢物」,父親擺明了一丁點兒也不覺得他值得被救,母親則是把他的喪子之痛,以一種親善卻冷淡的扭曲態度,藉由精神凌遲他來舔舐自己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