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ker Hill" 有著 Andromeda 典型的缺點:連動感不強的AB劇情線,為了節目效果做過頭的對話,跟想要呈現的情境有落差的場面調度。但它也有著 Andromeda 還不錯的優點:先前故事情節的延續,強調冷酷現實的鋪陳,以及一個尚稱有想法的主題。所以這就變成一個你想要推薦,但又覺得端出來有點丟人現眼的尷尬處境,而我通常最後還是會像現在這樣,雖然免不了要批評它沒做好的地方,但還是願意花工夫把它介紹給大家。至少它有想要說個有價值的觀念,如果因為執行製作上失了手就被我跳過,未免有點因噎廢食。
今天的B劇情一開始看起來頗有搞頭: "The Honey Offering" 出場的 Nietzschean 顧人怨公主 Elssbett ,拿出在 "Into the Labyrinth" 簽署的共和國憲章,指著互相防衛條約要他指揮作戰,而他的對手是一個新上任的指揮官,因為 Cuchulain 敗給 Dylan 太多次,已經被拖出去砍了。雖然有歷史脈絡總是比較有縱深感,然而今天這條線卻少了平時 Nietzschean 文化的趣味,只剩下 Elssbett 繼續擺她那開始變得有點惱人的大小姐架子,以及對面那個格調比不上前任的反派人物。這場照說是當今世界的一場大戰,打得虎頭蛇尾,有些不知所云,蠻可惜的。
相較之下, Harper 受邀回到地球搞地下工作的A劇情,就比較具有層次——每當一個搞笑慣的人突然異常認真起來,我們總是會特別注意他究竟是為了什麼,把平時的爛笑跟酸溜溜收得乾乾淨淨。但是呢,如果你在千禧年之後的台灣住上幾年,你很難不去擁抱周星馳式的爛笑跟酸溜溜,因為人生就跟 Harper 面臨的處境一樣荒謬:反抗軍人數少得可憐,只有煽動沒戰力的奴隸奮起抗暴,才有一絲絲成功的機會。於是他只能上台發表一篇連自己也不信的「地球人站起來」願景演說,然後意外地發現他的滿嘴謊言,竟然把聽眾煽動得開始舉起手來喊凍蒜⋯⋯噢不是啦,喊自由。
Harper 當然知道自己編織出來的這套「快樂、希望、地球人」完全是豪洨,他只能寄望 Andromeda 能夠按照計畫前來支援,而這張支票後來跳票了。「 Dylan 做了很多承諾,但他只有一艘船。」趕來通風報信的 Tyr 要 Harper 把上街鬧事的人們叫回來,「告訴他們真相:生命本來就不公平,聰明人只打他們知道能夠贏的仗。」但是把 Harper 叫來地球搞起義的表哥卻不願意收手。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在送死嗎?知道。他們不知道自己不但是在送死,而且死得毫無價值嗎?知道。他們不知道 Harper 那篇地球獨立的演說,是一個虛浮的願景嗎?恐怕也是知道的。但即使對這一切都心知肚明,他們還是衝上街頭,因為他們的人生是那麼絕望,絕望到他們寧願拼個魚死網破,就算網不見得會破,他們也不在乎了,爛命一條拼到底,至少能出一口惡氣。
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我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有絕望到那個程度。好像是沒有。所以我們似乎是在上演一齣比 Andromeda 還要戲劇化,讓人哭笑不得的戲碼,同樣的戲碼放在電視機裡頭,置身事外的我們覺得這些人這些事真是愚蠢荒謬,但到了電視機以外的世界,我們卻對它們挺認真的,還不准別人覺得它們愚蠢荒謬。自由民主聽起來多麼的美好,但事實就如同今天的開場引言所說的那樣:「自由的代價就是:你的每一分勇氣,每一份痛苦,每一滴熱血,都要預先付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