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好輕鬆的繫辭白話版,不看嗎?——我讀《易經繫傳別講》

《易經繫傳別講》封面 除了《易經雜說》以外,《易經繫傳別講》是南懷瑾老師另一本談論易經的「著作」,內容一如書名,講解的是易經繫辭傳。《易經雜說》天南地北東拉西扯,什麼都聊一點,很適合作為易學零基礎的啟蒙書;至於在雜說裡曾經淺談個頭幾章的繫辭傳,《易經繫傳別講》倒是逐句逐段,極盡完備地通篇講述個透。南師的易學專書似乎就這兩本,沒有《南氏周易六十四卦詳解》,沒有《皇極經世另考》,沒有《河洛易數深論》;所以這本《易經繫傳別講》不但承繼了《易經雜說》的雜談風格,提及很多易理在中醫、修道、天文、地理、甚至陰陽術的應用,讓人讀來不時有「喔,原來如此」的恍悟感,它同時也是南師對於易學的各種主題,唯一有完整講述的專論。

南師闡述易學的第一個選擇是繫辭傳,而這也成為他唯一系統化講解易學的角度,這值得稍稍探討一下。《繫辭》據傳是孔子所作,但是真正稱得上孔子原汁原味的,只有至少可確認有經過他修訂的《春秋》,以及弟子門人記述其言行的《論語》;其他所有傳統上認為是孔子所作的著作,基本上都是孔門後學的集體創作,假託孔子之名以取信於人。《繫辭》便是這樣一部「孔子冠名加持」的典型著作,它的孔子原汁比例已經算高的了,那個理解易經的整個思想架構,非他那種聖人等級是端不出來的;但是《繫辭》的文字太美了,對仗工整,邏輯嚴謹,一看就知道是經過多少精雕細琢,才成就出來的傳世經典,但那跟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又迥然不同。真正的大師沒有閒工夫去雕琢表面文章,只有拾人牙慧的徒子徒孫,才會有那個心思字句斟酌。

儒家對於學易的傳統觀點,是要你捧著《繫辭》讀周易,韋編三絕,反覆推敲;有一派儒家學易的規矩,甚至是沒有先把《繫辭》讀通,不可以讀周易。我並不贊同這種把《繫辭》當成易學攻略本,而且還先看攻略再去玩的學易路徑,理由很簡單:《繫辭》若真是孔子自己撰寫的周易攻略本也就罷了,起碼你是照著宗師的招式依樣畫葫蘆,但那實際上比較像是孔子的弟子門人看著老師通關了一遍,憑著印象還原的通關流程,裡頭還不知道掺了多少「我覺得也可以有這種操作」的水。我自己是先讀了周易原本,後來才回頭去摸《繫辭》,倘若它真是理解周易的全攻略祕笈,照說我應該要有拍案叫絕,「哎呀竟然可以這樣破關,我傻傻的怎麼沒想到先來查攻略」的反應,但那並不是我細讀《繫辭》之後的感想。

質勝文野,文勝質史,《繫辭》勉強可以說搆得上「文質彬彬」的水準;只是以我現在的脾性,只要有一丁點那個「史」的味道,我內心那個敏感度有點高的「廢言警報器」,就會開始警鈴大作。南師這本《易經繫傳別講》,把《繫辭》解譯為平易近人,易食易化的大白話,是讓人可以無痛習讀《繫辭》的最佳教本;然而由於堪稱當代國學一流高手的南師,在周易這門大學問上頭,僅僅對於《繫辭》進行了完整的講述,倘若你把南師當成是一窺周易玄妙的引路人,你就等於是接受了儒家把《繫辭》奉為周易攻略全集的路數,讓後世儒者對於孔子思想的見解,滲透到你對於周易看法的每個層面裡。高中時每次看《四書集注》都要搭配普拿疼的我,對於任何會導致乙醯胺酚攝取過量的行為,都抱持保留態度。(搓揉太陽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