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谷》這部在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前發行,但如今通常被劃為吉卜力工作室第一部動畫長片的作品,雖然年代久遠,但已經具備了宮崎駿日後諸多作品的標配特色:雄奇綺麗的大地景致,對於翱翔天際的著迷,人類與自然之間關係的辯證,以及充滿愛與勇氣的聖光女主角挺身拯救全世界。跟後來的作品風格不太一樣的,則是錯綜複雜的多方角力劇情,冷酷現實的戰爭描繪,以及大量發生的死亡。跟兩年後的《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類似,《風之谷》也有著格式相當純正的西方奇幻冒險體裁,只是對話量明顯更多了些,似乎是要把漫畫版豐富的劇情量移植過來。這也使得《風之谷》成為吉卜力工作室最聒噪絮叨的一部作品。 :-p
你看《風之谷》,眼光很難從女主角娜烏西卡身上移開。即使在宮崎駿諸多作品中,那些純真與堅強兼具的女性角色裡,娜烏西卡的形象也極為鮮明:純潔如水、勇敢如火、浪漫如風、堅毅如山。在一個生命隨時會受到威脅的殘酷世界裡,她總是能夠迅速準確地判斷事態,做出最到位的反應;她也有著與自然萬物共生的智慧與本事,單憑一柄風笛跟閃光彈,就有辦法安撫憤怒的王蟲返回森林,被野性未脫的狐松鼠用力咬手指,同樣能面不改色地用氣場收服牠。她不是一個只會空談非暴力的和平主義者,遇上赤裸裸的侵略,她憤而拔劍斬殺敵人,手起刀落面不改色;但是更多的時候,她會去了解敵人的立場與動機,嘗試化敵為友,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娜烏西卡幾乎是集結我心嚮往之的所有人格特質於一身,而誰又能拒絕一個童顏巨乳的聖光公主,向你宣傳與大地共生的蓋婭教義。
這就講到了《風之谷》動畫版對於大自然的態度(我們先撇開後來繼續連載好幾年的漫畫版不講,把動畫版當成一個獨立作品來看):人類面對擠壓自己生存空間的大自然力量,不該用對抗的思維強加征服,而是要設法找出和平共生之道,不然反撲回來只是更慘。在那個環保意識已經成形,但人類社會還不覺得那真的很重要的 1980 年代(過了二十年,到現在好像也沒什麼改變),宮崎駿藉著故事人物的嘴,直接說出他對於人類用科技文明壓制自然,一點也稱不上明智的態度。像是「你們用火,我們也用一點點火,但是用太多是沒什麼好處的」,以及「用火燒掉森林只要一天,用風跟水培養森林卻要一百年」這類破題的台詞,在《天空之城》還有個一兩句,在後來的作品中便不復見。不過也多虧當年他還沒有那麼含蓄,我們才有一些材料,能夠直接窺見這位經常被窄化成環保主義者的動畫大師,他對於人與自然之間理想關係的真正想法。
然而有別於恬淡純樸的《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或是清新怡人的《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風之谷》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美麗的故事。面臨腐海吞噬一個又一個村莊,把人類逼到絕境的危急存亡之時,人們卻忙著彼此發動戰爭,爭奪主導權以及生存空間,讓你不禁要覺得人類真是既愚蠢又可悲,但你也很清楚人類一定會這樣搞。他們也總是妄想著擁有什麼巨大的神兵利器,或是劃時代的科技力量,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個態度凝聚在名字是娜烏西卡倒過來拼,卻被評為「你也是個公主,怎麼跟我們家公主差那麼多」的庫夏娜這個角色身上,而你我都可以感覺得到,這個彷彿是娜烏西卡的反物質,起初在扮黑臉的人物,是一個要寫來成長昇華的複雜角色,只是動畫版的放映篇幅,沒有太多讓她揮灑的空間。嗯,這是一個去補完漫畫版很好的理由。
如果我寫電影文章有給評分的話,《風之谷》動畫版會因為它那個太過 deus ex machina 的結尾,被我扣下至少半顆星。我知道宮崎駿原本並沒有打算一部動畫電影交代完一切,但既然這不叫《風之谷1》,就應該要有某種合理的收束;娜烏西卡的自我犧牲立刻得到復活,然後所有人與人以及自然之間的衝突都因此獲得調解,退兵的退兵重建的重建,一切實在是太過美好,我差點要以為這是 Disney 出資製作,片尾上字幕還要來首歡樂主題曲。善良守序陣營最讓人翻白眼的,就是一定要為萬世開太平的執念;不過由於我很喜歡《風之谷》除此之外的一切,我會儘量無視這個略嫌潦草的結局,把它推薦給想要看看宮崎駿描繪世界晦暗一面的觀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