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多數人使用這本書的方法,恐怕是迫不及待地直接翻到第三章,一窺「四大滾雪球投資法」是啥咪碗糕,摩拳擦掌準備套用「 12 條選股原則」挑出下一支股王,不過我還是比較建議老老實實地逐頁拜讀。第一章短短 20 頁的巴菲特簡傳,某方面來說比那洋洋灑灑六十多章的整本《雪球》 (The Snowball) ,更為精煉地濃縮了巴菲特的投資人生;第二章則是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行介紹了葛拉罕、費雪與蒙格這投資界的「三巨頭」,為讀者提供他們的投資思想懶人包,省下拜讀大部頭的工夫(可是看看那精美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以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Poor Charlie's Almanack) ,好經典不看嗎?)。這兩章的內容也許稱不上什麼獨創的洞見,不過把你應該要具備的背景知識整理得極有條理,一來把你道聽途說各種關於巴菲特生平的斷簡殘編彙整起來,再者也讓你有個機會檢驗自己,對於葛拉罕、費雪與蒙格的理解有沒有偏誤。
如果你是順著這本書的編輯脈絡,而不是抄捷徑走到第三章,對於這四大滾雪球投資法的 12 條選股法則,應該會覺得順理成章,很容易就能夠吸納。一如我們所知,這些選股法則很少有如火箭科學般精確,而是一種「差不多正確」的經驗法則,其中有半數甚至是沒有數字的質化標準;至於另一半的量化標準,巴菲特也從來沒有像那些冠著他名號的選股書籍作家那樣,斬釘截鐵地給出一個絕對數字的判準。但那並不表示這些法則不著邊際,作者在下一章裡就用巴菲特歷年來的重大投資案,逐個檢驗這些法則是否適用;而我們也不意外地發現,雖然巴菲特並非每個投資案都完全符合所有的法則(如果是,那才奇怪),不過「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做一點合理的假設與調整之後,這些投資決定依然落在理性的範疇內,沒有任何投機成份。
講完了選股法則並且做過案例研究之後,一般的選股書籍就結束在這裡,覺得沒什麼好說了;然而《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卻繼續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闡述巴菲特的「集中投資」風格,為什麼風險不見得比起遵奉分散投資原則的指數型投資來得高,以及採用集中投資風格必須具備的條件——他們要有精算機率的能力,以及衰運罩頂,市場尚未證明他們正確之前,頂得住自己看起來像個蠢蛋的心理素質。那是絕大多數嫌棄指數型投資的報酬「平庸」,自己選股企圖打敗大盤的主動型投資人,就算知道也從未放在心上的事情,但那正是區別你是貨真價實的價值投資人,抑或只不過是個靠運氣賭一把飆股的投機份子的真正判準。
《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有可能是所有冠上了巴菲特名號,但不是巴菲特自己執筆的書裡(其實好像也就那麼一本),寫得最好的一本。不過就像費雪的兒子在前言中說得那樣,這本書最好的使用方式是:用它來學習,但不是為了要變成巴菲特第二。「你不可能成為巴菲特,如果你想試試看,你會很痛苦。但你可以用這本書來了解巴菲特的觀念,然後把它們整合到你自己的投資方法中⋯⋯只有在你能夠把它內化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而不是試著扭轉自己的人格去符合它,才能發揮效用。你無論如何都無法變成巴菲特,所以你必須做你自己。向他學習,但別想變成他。」關於人人都想成為巴菲特的這個現象,大概沒有比這段話說得更好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