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華倫·巴菲特成為眾所周知的華倫·巴菲特之前,他與最早委託他代為投資的幾名親友,在成立合夥事業之前吃了一頓飯。他拿出了一份合夥協議,裡面列舉出他代為投資的基本原則,並且說這就是他的投資理念。他大略提到了下列幾點:
- 他不會對合夥人保證,每年一定會有多少投資報酬。所以合夥人每年提領的錢,倘若超過那一年的投資報酬,那麼他下一年能夠提領的錢就會變少。
- 他的投資績效好不好,不是看有沒有賺錢,而是跟股市大盤相比,有沒有比較優秀。有比大盤優秀的話,就算是賠錢都算表現良好;沒有比大盤優秀的話,就算是賺錢也是羞羞臉。
- 要評斷投資績效好不好,至少要看三到五年以上。每一年他都有可能績效不如大盤,不過倘若長期下來績效都不如大盤,那就是他很爛。
- 他不會預測股市走向或經濟波動。如果合夥人覺得他會或是應該要會,那他們就找錯人投資了。
- 雖然他無法保證投資報酬,但他可以保證:
- 他選擇投資標的,是看資產的價值,而不是資產的受歡迎程度。
- 他會藉由安全邊際以及分散投資,盡可能降低資本蒙受永久性損失的風險。
- 他跟他的家人,會把身家全部押在這個合夥事業上。
資本累積,大盤基準,長期績效,不做預測,價值至上,安全邊際,分散投資,利益衝突⋯⋯所有關於委託投資,甚至是投資本身最重要的幾件事,在這份短短的合夥協議裡,幾乎都被巴菲特說完了。那一年是 1956 年,倘若你在那一年把錢交給巴菲特,讓他幫你代操十年,然後隨著他把資金轉移到由他入主的波克夏,到今年 2025 年,這 70 年你會得到 37,856,400% 的總報酬率——不要懷疑,我的千分位逗號沒有打錯。如果這一串數字已經讓你喪失數感的話,這麼說吧: 70 年前你交給巴菲特一萬元不要動, 70 年後他會還你 38 億元。
成為億萬富翁,就是這麼輕鬆,只要你找對值得信任的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