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有如前作高清復刻版的二代續作——我玩《終極動員令:泰伯倫之日》 (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Sun) (1999)

《終極動員令:泰伯倫之日》遊戲畫面

大名鼎鼎的《泰伯倫之日》,是開創即時戰略 RTS 這個遊戲次類型的代表作《終極動員令》,時隔四年的正宗續作。在技術日新月異的電玩遊戲界,四年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然而除了單位圖像做得比較精細些,號碼編隊與集結點設置的設計對玩家友善多了,尋路引擎也比較不會造成部隊撞牆卡點以外,《泰伯倫之日》並沒有給玩家那種遊戲迭代的驚嘆感,反而感覺跟前作有諸多雷同之處。玩家仍舊要忍受二流科幻片粗糙鬆散的世界觀設定,以及B級片演員令人尷尬指數飆高的過場動畫;關卡設計依然單調且制式,偶爾要你營救或摧毀特定目標的任務,通常都自帶一個你必須經由反覆試誤才知道該怎麼玩,沒有彈性的特定流程,設計的痕跡太過斧鑿;大多數時候則是傳統的「不留活口」任務目標,於是你在拆光敵軍基地之後,往往得還得花上五分鐘,把整張地圖翻個底朝天,就只是為了把最後那名躲在樹林裡,也不知道出來送頭下去領五百的該死步兵,找出來碾成肉泥——然後在你覺得這總該過關了吧的時候,發現你無意間觸發了機制不明,遊戲多次更改設計所留下的惡性 bug ,你得要重打這一關。(摔滑鼠)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若真有魔法少女,就該是這副模樣——音樂團體 ClariS ,與她們的魔法少女之旅

ClariS 武道館演唱會

ClariS 這個音樂團體對我來說,是一個看似單純易懂,卻又充滿矛盾性的存在。她們洋洋灑灑,量產了二十多首日本動漫歌曲 OP ED ,合作的動畫作品大多廢萌媚宅,讓人血糖爆表,但她們的聲線曲風卻又乾淨清爽,令人耳目一新。他們的歌曲從歌詞到曲風,滿滿的王道系白月光,照說只有死宅會埋單,可她們偏能唱得讓你寧可信其有。她們無論是人物形象抑或音樂風格,散逸著濃濃的日系偶像感,卻有很長一段時間從不露臉,現場演出也都是戴著面具示人,我都快要懷疑她們其實是軟體,那兩個戴面具的只是式神罷了。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不過有時來不及也好——電影《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2008)

《橫山家之味》劇照

這部電影的主演有阿部寬跟夏川結衣。桑野跟夏美結婚之後,原來會是這個樣子啊!(大誤)

好吧不鬧了,這部家庭倫理電影跟《熟男不結婚》(結婚できない男),調性可謂南轅北轍,看了很難心情好。一家人每年總要齊聚一堂,悼念見義勇為,不幸溺斃的大兒子;死人自始至終從未出鏡,但他猶如一個幽靈般,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上。當醫生的父親始終惦記著大兒子的優秀,並且在小兒子甚至他還未成年的繼子身上,尋求那份克紹箕裘的殘夢。看似溫和柔順若無其事的母親,其實是最過不去的那個人,堅持每年忌日要把所有人叫來,跟她一起沉溺在大兒子雖死猶生的緬懷中不能自拔。老是被擺上天秤跟哥哥比較的小兒子,不是不想跟老爸搞好關係,但他這輩子都是被老爸貶抑拒斥的感受,久了只剩下相視不語的無盡尷尬。小兒子娶了一個帶著拖油瓶的寡婦,家裡人對他們客氣長存但生份見外,還得到了「娶個離婚的都比寡婦好,起碼離婚的是自己選擇離開丈夫的」,這種情何以堪但又真切無比的評語。然後對於那個每年都被叫來參加追思會的「害死純平的廢物」,父親擺明了一丁點兒也不覺得他值得被救,母親則是把他的喪子之痛,以一種親善卻冷淡的扭曲態度,藉由精神凌遲他來舔舐自己的傷痛。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誰說動漫歌就只有甜膩激燃口水歌——音樂團體 Kalafina ,與那些 Bad End 動漫神作

《 To The Beginning 》專輯封面

Kalafina 是日本動漫音樂大神級的作曲家梶浦由記,在 2007 年為了製作《空之境界》(空の境界)劇場版主題曲,所組成的音樂團體。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磨合,最後以三人團體的形式定了下來,並且有著完整且互補的音域聲色分工:擔綱高音的 Wakana 音色明亮清澈,有如神女的歌喉非常適合詮釋宗教意象;擅長低音的 Keiko 唱腔沉穩成熟,似若魅魔的聲線相當具有迷戀性;負責中音域的 Hikaru 則是有著強大的穿透力與節奏感,做為高低音部的觸媒與接著劑十分稱職。這個美聲團體給人們的印象也許很靈性,但它的運作機理其實十足地科學。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當你以為是把《惡靈古堡》搬到侏羅紀公園——我玩《恐龍危機》 (Dino Crisis) (1999)

《恐龍危機》遊戲畫面

關於《恐龍危機》這款據說只有一代值得一玩的遊戲,我相信任何玩家瞅它一眼,第一個想法很難不是:卡社把《惡靈古堡》 (Biohazard) 的喪屍換皮成恐龍,就想再賣一次削錢啊?製作人三上真司是恐龍迷,他老早就想做一款以恐龍為題材的生存驚怖遊戲,不過《恐龍危機》還真不是《惡靈古堡》的換皮遊戲。遊戲裡的恐龍,皮糙肉厚如 Hunter ,迅速敏捷如 Licker ,又衝又撞,時跳時撲,硬拼會消耗你大量彈藥,想閃躲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用這種怪物替換喪屍,塞在各種狹長的通道以及窄小的房間,真的是非常不講武德。我第一次被恐龍撞飛手上的武器,一句沒氣質的國罵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因為這實在是有夠靠北——你不但當場失去反擊能力,還得想辦法把武器撿回來。我懷念那些只會喔喔叫的喪屍,他們伸長手臂想抓人的呆萌樣,真是人畜無害哪!(誤)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科普博雅教育的一次失敗嘗試——我讀《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封面

「市面上有關巴菲特的書很多,但是寫到查理·蒙格的書卻很少,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查理·蒙格太難懂了。」這本只有在中文書名的副標裡頭,才找得到查理·蒙格名號的書,中文推薦序開頭就點出了「論蒙格」的稀缺與難處。本書作者 Robert Hagstrom 就寫過巴菲特,他的《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 (The Warren Buffett Way) 是我認為掛巴菲特的羊頭,汗牛充棟的投資書海中,寫得相當出色的一本。本書封面上直白地寫著「挑戰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框架』具現化的大膽嘗試」,這個訴求確實有引起我的興趣;然而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只能說作者辛苦了,但是蒙格的領域展開之術,恐怕依然不是他所能掌握的。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大腦在顫抖的冥河螺旋——音樂團體 MYTH & ROID ,與異世界番天花板《 Re:Zero 》

《 STYX HELIX 》專輯封面

自 2015 年出道以來,多與日本動畫合作片頭片尾曲的音樂團體 MYTH & ROID ,近年來的曝光度不低,有看動漫番習慣的人對他們應該不陌生。他們的團名採用具有文學氣息的「神話」,以及未來感強烈的「機器人」兩個字複合而成,不過無論是哥德搖滾的編曲,抑或前衛金屬的配器,這團給人的印象風格明顯偏向後者。奇妙的是跟他們合作的動畫作品,以中世紀奇幻設定的異世界主題佔大宗,難不成這些動畫的製作組竟然覺得,這一團激燃嘶吼的靈魂詮釋,非常契合中世紀的奇幻氛圍?我用疑問句並不是在挑戰質疑動畫製作組的選歌邏輯,而是真心不解他們是否看到了什麼我沒看到的特質,不過顯然《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Re:ゼロから始める異世界生活)的製作組就有看到,把第一季一大半的歌曲捆包交給 MYTH & ROID 製作,而他們也的確把最好的歌都留給了《 Re:Ze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