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春秋無義戰,小兵求苟活——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2017)

《敦克爾克大行動》劇照

Christopher Nolan 似乎一直都是個活在異次元空間的創作者。撇開本身就是架空世界的《黑暗騎士三部曲》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 Nolan 時而悠遊於真真假假的魔術業界,時而浸淫在虛虛實實的迷離夢境;一會兒深探悚然驚心的陰鬱人性,一會兒穿梭深邃幽遠的宇宙時空。人稱鬼才導演的 Nolan ,總是天馬行空地把觀眾帶到各種如夢似幻的情境,經歷各種光怪陸離的劇情,說什麼就不願意腳踏實地「回到地球上」 (down to earth) ,直到這部取材自歷史的《敦克爾克大行動》。不過你能說很意外嗎? Nolan 是英國人,你知道他早晚要拍這個題材的。

Christopher Nolan 一如他一路走來,近乎苛求的堅持,抱著麻煩得要死的 IMAX 攝影機,要求劇組以十倍的麻煩程度,搞來原汁原味的歷史道具,搞不來的就以再十倍的麻煩程度自行製作,力求還原當年敦克爾克的此情此景。但是他操刀之下的《敦克爾克大行動》,既不若《紅色警戒》 (The Thin Red Line) 那般詩意盎然,滌除玄覽,也不像《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 那般粗暴猛烈,金鼓喧闐,而是如夢似幻地墜入戰爭迷霧,一切都顯得既切身又迷離。在這部關於敦克爾克的電影裡,沒有發號施令的邱吉爾,沒有困坐愁城的英軍司令,甚至沒有在遠處放槍的德軍臉孔,有的就只有個別人物所能見所能及,偏狹卻無比真實的視角。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視角呢?在一場讓人懸念的戲裡,士兵們溜上擱淺的漁船,想要等漲潮偷偷逃命,看不見的德軍卻三不五時放個槍,眼見船體就要被打得浮不起來,卻沒有人敢去堵上彈孔,因為誰去堵誰就有可能被子彈打死。在另一場令人驚怖的戲裡,士兵們登上一艘驅逐艦,摩肩接踵但安心歡愉地大快朵頤,隨船護士親切地端茶遞食,隆隆發動的引擎聲,象徵著即將實現的回家想望;鏡頭轉到船外,沒能登艦的士兵在小艇上吶喊著等等他們,一枚魚雷靜悄悄地掠過小艇襲來,船上原本歡欣鼓舞的氣氛,瞬間轉變為連尖叫聲都被海水淹沒的滅頂之災。倘若《敦克爾克大行動》這些令人身歷其境的鏡頭觀點,有提供觀眾什麼有別於過往戰爭電影的體驗,那就是讓你知道在狹小嘈雜的噴火式戰鬥機駕駛艙裡,想要掌握到敵機動態有多麼困難;在毫無掩蔽的遼闊沙灘上,想要躲避飛機炸彈跟機槍掃射有多麼徒勞;在海水湧入的陰暗沉船艙內,想要找到逃出生天的出口有多麼絕望。槍聲、炸彈、海水、溢油,在 Christopher Nolan 新合作的攝影師 Hoyte van Hoytema 鏡頭下,敦克爾克的沙灘與海岸,瀰漫著一股平鋪直敘,隨時都會無預警取人性命的淡漠氛圍,體現戰爭那令人徒呼負負的無情、殘酷與隨機性。

《敦克爾克大行動》劇照

Christopher Nolan 拋開了讓他過往功成名就,得心應手的恢宏格局,刻意把觀眾置放在跟片中士兵一樣的個人觀點,其用意不言可喻:他想要讓觀眾一手體驗,置身於載浮載沉,死亡威脅隨時都可能撲向你,卻又無所遁逃的混亂時空中,任何關於戰爭的誇誇其談都沒有意義,只有在家鄉彼岸的那碗接風熱湯才實在。史實戰爭片(尤其是二戰電影)都很愛把視角限縮在某個或某幾個小人物身上,藉由個人化的描繪鋪排,引導觀眾不由自主地對他或他們產生共感,希望他能活下來;倘若他是劇情設定的英雄,那麼戲劇高潮就更是落在目睹他的功成一刻,他的勝利象徵著全體大局的勝利,也是關心他的觀眾的勝利。但是《敦克爾克大行動》非但沒有讓觀眾參與到國際政治,戰局推衍,同島一命,任何跟「宏觀」沾得上邊的層面,它甚至沒打算讓你把情感投射到故事裡的角色身上。無論是千方百計想要逃出生天的少年小兵,響應軍方號召志願出航搭救家鄉子弟的中年船長,抑或在空中英勇迎敵掩護友軍的青年飛行員,這個故事都沒有對他們的個人背景多有著墨。你知道戰爭中有這些形形色色人物,會出現這些令人感動慨嘆的行為,但你稱不上對他們有多麼在乎,因為我們始終沒有真正認識過這些個人。

然而這種把觀眾從角色認同抽離的手法,並不是《敦克爾克大行動》的敗筆,而是 Christopher Nolan 刻意為之的選擇。在他冷情當感的敘事鏡頭下,風平浪靜的大海隨時都準備化為噬人惡水,一望無際的沙灘處處都可能成為葬身之地,陽光燦爛的天空冷不防就要飛來奪命炸彈或掃射——那些昇平日子的大自然之美,在戰爭中都只是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仁的風情畫,無預警且隨機性地要你命三千。在這個左邊的誰上一秒被炸個血肉橫飛,右邊的誰這一秒被淹得喊不出聲,而下一秒說不準就輪到你自己的修羅道,任何個體識別都沒有多大意義,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在這當口,都被生命隨時會被終結的命運之輪,輾壓得支離破碎。所有結構性的道德仁義,在這樣巨大的不確定性底下都顯得蒼白無力,唯一尚堪運作的就只剩下人類最本能的求生欲望。

「這樣不公平⋯⋯」
「求生本來就不公平。求生是一沱屎,是恐懼與貪婪,是人類拉出來的一沱狗屎命運。我們需要有人下船,其他人才能活命。你要自願下船嗎?」
「才不咧,我要回家。」
「啊要是這就是代價呢?」
「⋯⋯我可以承受。但這樣是不對的。」

總算是有這麼一次, Christopher Nolan 不再執意用錯綜複雜的結構燒你的腦,只訴諸你最單純的原始本能。而我們都浸淫得心驚膽顫。

3 則留言:

  1. 嗯所以,要順道講講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嗎,彼得傑克森?

    回覆刪除